集邮文献的收集方法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167

   收集集邮文献要取得一些成就,应采取范围“较小”的收集方法,至于收集那方面的集邮文献,每位收藏者可以自行定夺。为了避免走弯路,笔者提出以13个类别,供参考。

  ⑴集邮报纸

  目前在大陆上仅见周二刊的《中国集邮报》和周三刊的《集邮报》。尚未见有集邮日报出现。集邮报纸在收集时可分为省级、市级、集邮团体、个人及香港、台湾、澳门或国外等,按印刷方式又可分为铅印、油印、电脑打印、复印等。收集时可择其一种或几种。


  ⑵集邮刊物

  应该注意集邮报纸与集邮刊物两者可以相互转换,有些是先以报纸形式出版,后来转变为邮刊,当然也可由邮刊转变的报纸。有些时候,特别是只发行一期或很少几期者,很难将其报和刊区分清楚。集邮刊物是集邮文献中的一个“大”头,如《集邮》杂志已发行达50年已久,其间有些期还有版别区分,收藏全“原版”是难度相当大的。


  ⑶“老邮刊”

  一般是指解放前出版的邮刊,其中有些跨越新旧两个时期,又可将“老邮刊”的范围扩展至1956年公私合营以前。“老邮刊”虽然种类不是太多,但是当年出版时印刷数量较少,一般只有几百本。近一个世纪来,由于社会不断变革,“老邮刊”大部分已损失掉了,目前很难见到全套的原版“老邮刊”,即使在大型邮品拍卖会上,也很少见。如上世纪20年代上海出版的《邮乘》原版全套,十余年来也只出现过一次,估价在2万元以上。


  ⑷创刊号

  在集邮文献的初级者当中,有不少人是专门收集邮刊的创刊号。对某一种邮刊而言,创刊号相对而言发行量较少,而且只有消息灵通的人才可以及时获得。某些私人邮刊甚至只发行一期创刊号,便从此无声无息。


  ⑸邮票年鉴(目录)

  从十九世纪开始外国便出版邮票年鉴,至今仍在继续出版,由于邮票发行种类与次数越来越多,每年全世界邮票年鉴的部头越来越大,因此有些是按国别出版的,如英国的《吉本司》。新中国邮票目录在1955年,中国集邮公司成立之后便开始出版,那时是只有文字,没有图案,非卖品,今天已很难见到。收集邮票年鉴可以清楚地看到邮票价格的变化,如T46《庚申年》猴票,从售价8分,如何变到今天的1500元,这条演变曲线,必须有24年来的邮票目录作依据,才能准确划出。


  ⑹集邮辞典

  从解放前江苏无锡集邮家孙君毅编的《集邮词典》开始,至《中国集邮大辞典》(新版),已有数十种出版,各有千秋。在某些邮刊上还曾连载过集邮辞典,如《近代邮刊》上郭润康的《邮签辞林》。台湾也曾出版过集邮辞典之类的书。


  ⑺集邮图书

  收集难度略低于邮刊和邮报,因为它的时间性和连续性都不强,虽然某些集邮图书印刷数量并不是很大,然而在若干年后尚可找到。解放前集邮图书甚少。


  ⑻影印邮刊

  影印本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于早期邮刊难寻,为了便利邮人使用,因此自台湾开始影印老邮刊,在近十年里先后影印出版了《邮乘》、《新光》、《邮典》等十余种,后来在大陆上兴起规模更大的影印老邮刊的活动,郑州、上海及北京影印出版了30余种。近年北京李国庆邮票社影印本质量已相当高,且成为系列丛书。收集影印本,应注意不同版别的收藏。


  ⑼集邮信函

  这是集邮文献收集中被忽略的一个项目。集邮家们之间的往来信函,往往与后人研究邮史有密切关系,应保留和收藏。


  ⑽邮展出版物

  主要是指地方性邮展、全国性邮展、在中国举办的亚洲邮展及世界邮展。邮展前后和邮展期间,内部印行的各种宣传册、展品目录、获奖目录等,由于是非卖品,印刷数量不大,因此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具有相当大的史料价值。


  ⑾邮协文件

  各级邮协及民间集邮组织的会刊、各种通知、下发文件等,都应单独列为一项予以收藏,它是将来为邮会治史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其中也包括各级邮协组织的学术讨论会文件。


  ⑿邮品拍卖目录

  日前,各地邮品拍卖风起云涌,规模较大的拍卖公司北京有嘉德、华辰及中邮大地;上海有上海拍卖行;深圳有世纪经典。它们都是每年春秋各办一次大拍。早期拍目比“老邮刊”更难找,不要说民国初年上海邮票会的拍目,就是20年代初棉加义邮品拍目,又有几个人见到过原件?既便是80年代初,北京鼓楼集邮研究会的首次拍目,也只有很少几人保留。


  ⒀其他

  只收藏其中一项或几项,如试刊号、停刊号、增刊、港澳台出版物、国外的中文出版物、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学术性年报、集邮名人传记、集邮史或某地区集邮文献等。

  此外,尚有集邮录音带,录像带及光盘等。也可以断代收藏,基本上可以划分三个历史时期:解放前、“文革”前及“文革”后。第一项难度非常大,资金投入也多;第二项数量较少,有一定难度;最后一项数量大,难度较小。

  以上只是笔者多年来收集集邮文献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作者:易煜   文章来源:集邮博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