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玄武湖115年前就上邮票了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197

   征集“邮票中的南京”

   邮票是微型的艺术品,方寸间却要表现出大千世界,甚至可以记录一段历史瞬间,这也正是吸引邮票爱好者的地方。据记者了解,与南京有关的邮票多达百种,内容涉及南京的风光建筑,如玄武湖、夫子庙、朝天宫等;文化科技,如紫金山的浑仪与简仪;文学艺术,如《红楼梦》、《牡丹亭》等,还有历史名人,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郑和下西洋、百万雄师过大江等。此外,还有诸多由南京名人名家设计的邮票。

   “金陵书信馆”邮票采用了南京风物。

   外国人开设“金陵书信馆”

   杨仲钦说,南京景物第一次登上邮票,要从一个名叫“金陵书信馆”的组织说起。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允许“五口通商”。很多外国商人、冒险家、传教士很快进入我国东部沿海各口岸。外国人大规模涌入的同时,产生了通信需求,各国纷纷在上海、广州、福州、宁波、厦门等通商口岸开设邮局。“在上海,英国人最早设立了‘大英书信馆’,办理在沪英国人和国内通信的业务,其他各国也纷纷效仿,成立的邮政机构不归中国政府管辖,大多数都叫‘书信馆’。”

   杨仲钦告诉记者,这些书信馆也自己发行邮票,也就是所谓的“商埠邮票”或者“埠际邮票”。

   南京,作为我国重要东南重镇,外国人设立“书信馆”也是迟早的事情。杨仲钦告诉记者,1885年,上海租界工部局的“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就在南京设立代理处,到1896年正式成立被观众称为“职场版《非诚勿扰》”的《职来职往》。“1896年9月20日,金陵书信馆开始发行邮票”,杨仲钦经过考证后发现,金陵书信馆发行邮票,不是为了通信,而是为了推销,因此,这些邮票都印刷得非常精美,非常漂亮。

   邮票上的“有钟无亭”

   杨仲钦收藏着几种1896年发行的“金陵书信馆”邮票。这种邮票为横长方形,主图外有加上椭圆形的框子,两侧为双龙戏珠图案。邮票上方,有中文“金陵书信馆”字样及以及英文面值;下方为英文“NankingLocalPost”(南京商埠邮政)及中文面值。

   “金陵书信馆”邮票自然要采用南京风物的图案。杨仲钦告诉记者,在邮票椭圆形的框子里,分别出现过鼓楼(有1分,10分、20分三种面值)、明孝陵翁仲(面值1/2分)、明孝陵石象(面值2分)、玄武湖(面值3分)、朝天宫(面值4分)、大钟(面值5分)等南京名胜。杨仲钦告诉记者,“金陵书信馆”邮票上的南京名胜均为写实风格,忠实地表现了19世纪末南京的真实面貌。

   记者看到,“方寸之间”的玄武湖草树杂生,野趣盎然。明孝陵翁仲和明孝陵石象和现在没什么区别,但周围的环境却是一片荒凉,反映着清末紫金山的真实状况:由于过度砍伐,紫金山几乎为“濯濯童山”。而所谓的“翁仲”,是南京人俗称的“石人”,有学者指出,翁仲原是秦始皇时代的一名大力士。相传他力大无比,武艺高强。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

   “金陵书信馆”邮票上的鼓楼和朝天宫也还是现在的模样,只是大钟表现得比较特别,画的是大钟亭里那一口报时的巨钟。记者查到的资料记载,如今南京鼓楼大钟亭里的这口大钟,铸造于明代洪武年间。清代康熙年间,始建于明初的钟楼倒塌,此钟虽然幸存,但长期卧埋在土里,无人过问。光绪十五年,江宁布政使许振祎重建大钟亭,将卧钟移到亭子里悬挂。

   由此可见,“金陵书信馆”的“大钟”邮票发行之时,如今的大钟亭还没有建起来,邮票发行者自然不知道大钟亭是个什么模样,因此导致了邮票上出现“有钟无亭”的有趣现象。

   邮戳也充满“南京元素”

   “金陵书信馆邮票不仅是第一次将南京风光搬上画面的邮票,更是南京地区史上发行的第一套邮票!”杨仲钦告诉记者,“金陵书信馆”邮票于1896-1897年共印4版,由日本东京筑地活版印刷所石印。不过,由于这套邮票是为了推销而发行的,因此其信销票存世较少。“使用得很少,存世也不是很多”,杨仲钦说,这套邮票如今的市场价值不菲,较为可观。

   除了南京名胜风景邮票,“金陵书信馆”早期还使用过几种椭圆形邮戳,也是充满着南京元素。杨仲钦说,这几种邮戳横径约40mm,高约25mm,上方为英文“NankingLocalPost”(南京商埠邮政),下方为中文“南京书信馆”,也有一些邮戳下方的中文为“南京书信行”。“金陵书信馆”后期使用的邮戳还出现过中文“南京工部书信馆”,英文“LOCALPOSTAGENCYNANKING”(南京地方邮政代办所)等字样,让人一见就知道此信件是来自南京。

   在中国一百多年的近现代邮政史上,南京的风景、人物、传说曾经多次出现在邮票上,让南京人感到无比亲切。而邮票上何时第一次出现南京元素?却不是大部分人能够回答出来的。

   南京著名集邮家、江苏省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杨仲钦长期研究南京早期邮政史,他告诉记者,早在1896年,中国地区发行邮票的历史还处于“婴儿期”。邮票上就有了南京风光,“距今整整115年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