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的邮票商店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206

   北京在解放前一度叫“北平”。据已故著名集邮家赵善长在《集邮回忆录》一书中所写“北京早年邮事回忆”一文中说“我于1921年到达北京,在陇海铁路驻京总工程处任职,当时北京已有集邮活动。”有了集邮活动,不可避免的便要产生邮商这个行业,以适应需要。

   据说在1914年左右,杨瑞年便在东安市场里摆邮票摊。1925年,北京出现了第一个正式邮票店,叫“华通邮票社”,店主是班子华,地址在王府井大街南口路东,除了出售邮票外,还卖鲜花。1926年,杨锐臣在北京东安市场里开办了“锐臣幛料店”,兼营邮票业务。1927年,吴福保在东单三条胡同口开办了“协昌邮票社”,不过次年便停业了。同年,李纪润在东交民巷西口的瑞金大楼内开设了“华北邮票社”,主要经营邮票进出口,第二年也停业。1930年以后,又恢复开业,搬迁到东单东边去了。

   进入三十年代,北平出现了不少邮票商店,有施秉章的“环球邮票社”,地址在宣武门外麻线胡同1号,主要经营邮票进出口生意。施秉章,字述函,福建长乐人,出生于1904年7月,受中国最早邮商魏叔彝的影响开始集邮。不久后随父亲来到北平,在汇文学校毕业后,以邮为业,直到70年代去世,终生没担任过任何公职。1926年他在北平发起组织了北京邮票交换会,这是北京最早的集邮组织。该会于每星期日下午在青年会楼上开例会,交换邮票、明信片、钱币、古玩等,会员达200多人。施秉章毕生致力于集邮,以邮为业、创办邮会、办邮刊、写邮文、买卖邮票,为推动北京早期集邮活动做出了一定贡献。

   20年代末,沙伯泉经营的“志生图章行”改为了“志生图章邮票行”,设在东安市场内的花园中间,主要经营中国邮票。他的门市1934年曾收购进50多套限新省贴用首次加盖歪头邮票。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逝世后,沙伯泉从他遗孀手中收购来500多套“西北科学考察团”邮票。他还收来过“宫门倒印”邮票。沙伯泉的志生图章邮票行于1957年正式并入东安市场的工艺品第三门市部,他主持集邮业务,直到1963年结束。

   1930年,杨启明的父亲“烂纸杨”开始改为“邮票杨”。他们从大量废纸中,找出旧信封,把邮票洗下来卖钱。杨启明的大哥杨启增在东安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出售邮票,因为经营无方,不久后便垮了。之后,杨启明接手,直接向美国出口邮票,主要是美国波士顿阿瑞司邮票公司。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杨启明的邮票进出口生意从此中断。抗战胜利后,杨启明经手晋察冀大抗战邮票近万套,也经手若干东北解放区邮票。1958年,杨启明的东亚邮票社并入中国集邮总公司,杨启明是北京邮商中唯一成为国家干部的人。

   1944年,韦景贤在北平创办了“北平邮币公司”,地址在牛街57号,后迁到西单大街268号清真寺,1956年公私合营。1945年韦景贤创办《北平邮刊》,1948年6月,北平邮票会成立后,他将此刊无偿转让给该会。韦景贤以“推广普及集邮”为宗旨,他的业务对象是中青年和学生。

   此外,还有多家邮票社经营邮票生意。如苏跃南的“光明邮票社”、季子荣季恩华的“美丰邮票社”、西单盛鸿宾的“中华邮票社”、地安门张福征的“长城邮票社”等。业余业邮的人有:赵品三、王静斋、张瑞庭、汪子年、白国璋、袁香举等。

   1946年初,北平邮政管理局正式设立了集邮柜台,设在管理局内。集邮柜台出售的邮票相当齐全,凡是中华邮政当时用的邮票全有,还备有邮票目录,供集邮者索取,购买邮票的数量不加限制。他们出售的中华邮政邮票有加盖邮票、普通邮票、纪念邮票、限地区使用邮票、航空邮票、欠资邮票等。1947年下半年,集邮柜台还设立了存款预购邮票业务,每次预交国币10万元。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中华邮政邮票停售停用。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北平邮政管理局,集邮柜台开始出售解放区邮票。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各解放区发行了邮票,都曾出售过,以华北人民邮政发行的邮票最齐全。(转自中国集邮门户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