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邮票,仅方寸之小。一枚邮票,却可观世界之大。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喜爱邮票,收集邮票,研究邮票。他们说,只缘“快乐集邮,集邮快乐”。
近日,记者走访了台山市一群集邮爱好者,倾听了他们在集邮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集邮考验的是毅力
“喜欢集邮的人不少,但是能坚持集邮的人很少。”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广东省集邮展览上,来自台山市的李柏达以邮集《侨批》斩获了大镀金奖。李柏达表示,制作邮集《侨批》并不是容易的事,该邮集收藏了侨批140封。这些侨批是从他收藏的2000余封侨批中挑选出的精品,极具代表性。
他说:“喜欢集邮的人不少,但是能坚持集邮的人很少。其实,集邮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毅力。”在李柏达的邮集中,有一封侨批是1908年从美国三藩市寄往台山的,由于目前遗留下来的清代末期侨批数量已经比较少,而且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因此这封侨批在集邮界十分罕见。李柏达说,当时为了寻找具有一定历史年份,同时又是寄往台山的侨批,他花费了大量时间。从一些老华侨中了解,从一些集邮爱好者中询问,从不同的邮市中寻找,最后李柏达才在一个邮品拍卖会上发现该封侨批。
李柏达说,除了收集邮品,研究邮品也是集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一个完整的邮集中必须对每个邮品都加以注释。邮集《侨批》中,他分析了每一封侨批的历史背景,解释侨批上的每一个邮戳、邮票,甚至开口所代表的意义。研究一封侨批,有时候靠知识的积累,有时需要翻阅资料,有时需要爱好者互相交流。李柏达说:“有时候,研究一封侨批需要花费好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毅力,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不仅收集邮品的过程中需要毅力,在整理和研究邮品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坚持。徐远南说:“对待邮品,少点心思,少点儿耐心都不行啊。”对于如何对待邮品,徐远南经验更加丰富。他说,邮品是很“脆弱”的,特别在南方地区,容易受潮,发霉,因此,收集邮品后,应用护邮袋包装好,整理好,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一年之内应选择干燥适宜的天气检查邮品一至二次,每年梅雨季节过后应该让邮册吹吹风,防止邮品发霉。
集邮无关金钱
“我们倡导的是快乐集邮,不以金钱为目的,我们更注重的是快乐。”
集邮,素有“联谊、聚财、益智、怡情”四大好处。
李柏达告诉记者,在现代社会的邮展比赛中,“珍稀性”是评比的重要标准之一,越少量的邮品,在邮市上的价格就越高。以“80版”生肖猴票为例,一枚原面值八分的猴票如今市价已达8000元,30年间连翻了10万倍。一整版(80枚)的猴票达64万元,甚至能买一套房子了。因此,很多集邮者往往都是冲着“聚财”这一目的而收集邮品。
“我们倡导的是快乐集邮,不以金钱为目的,我们更注重的是快乐。”谭陶坚说。每一年,谭陶坚都会购买我国在该年出版的全套邮票,约在200元左右。谭陶坚认为,这个水平的消费,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了。他说,集邮的爱好者是不分阶级的,所收集的邮品也不分贵贱。集邮爱好者应从自我的经济条件出发,量入而出,选择自己喜欢的邮品进行收藏和研究,从而获得快乐,这才是集邮的真正意义。
徐远南对文革那段历史有一定的研究,因此,他也喜欢收集文革时期所出版的邮票。徐远南认为,集邮是一种文化活动。通过集邮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他说:“通过收集和研究那一段特殊时期的邮票,我会更加贴切地了解那一段历史。为什么要出版这一系列的邮票?邮票上的毛主席语录又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什么背景?这些答案,都能通过研究邮票而一一探析。”
集邮缘于“乐”
“邮票已经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谭陶坚,人称坚伯,是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他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邮票。他说:“有时候,自己在家整理邮票。有时候,就在俱乐部里跟其他发烧友一起研究邮票。邮票已经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坚伯说,自孩童时代,他就已经开始收集邮票。他说:“小时候,看到村里的哪户人家来了信件,就厚着脸皮跟人家要。渐渐地,就开始一枚一枚地收集起来。”如今,他集邮的历史已经超过了50年,所收藏的邮票也已经多得无法统计。
在台山市,像坚伯这样的集邮发烧友不在少数。2008年12月,台山市首个社区集邮基地——东云社区集邮俱乐部成立,这些有共同兴趣的集邮爱好者终于有了活动平台。如今,该俱乐部的人数已经发展到300余人。徐远南是该俱乐部的主要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他本身就是一个狂热的集邮爱好者。退休后,他在台城正市街经营了一家邮品销售店,这里就是集邮俱乐部的所在地,也是集邮爱好者经常聚集的地方。每周六下午,集邮爱好者都会聚集到这里,交流集邮心得和世界各地集邮的最新信息等。他说:“既然自己爱集邮,也就不计较得失,为的是促进集邮业的发展,让集邮爱好者有一个能互相交流学习研究的地方,提高会员们集邮的水平,向国家级的邮展大赛方向努力。”
集邮之“三进工程”
“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为的就是能让集邮这一优良传统在台山全市扩展开去,让下一代都能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谭陶坚退休前是台山侨中的一名历史教师。在他的历史课上,谭陶坚常常会利用邮票来增添课堂的活力,增加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他说:“还记得,在讲述郑和下西洋一课时,我就带来了郑和下西洋这一系列的邮票进行讲解。很明显,同学们对这一历史事件就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同时,谭陶坚还在台山侨中建立了台山市首个集邮兴趣小组,把集邮带进了学校。如今,除了台山侨中,广海中学也相继成立了集邮兴趣小组。谭陶坚说,所谓的集邮兴趣小组就是以教师为指导,有集邮爱好的同学们自主组织的集邮课外活动小组。这些小组与俱乐部往往都有较多的联系。在俱乐部的协助下,活动小组在学校会不定期举行一些小型的集邮展览、集邮知识讲座,让集邮在校园内有更好的发展。2009年,台山侨中和广海中学被评为省级集邮示范学校。
“我们称此为‘三进工程’,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为的就是能让集邮这一优良传统在台山全市扩展开去,让下一代都能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谭陶坚说。
作为老一辈集邮爱好者,谭陶坚对于集邮的未来发展有一定担忧。他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邮政越来越普遍,而原有的纸质邮品也渐渐退出人们的交流使用领域,因此,收藏邮品的人也没有以往那么多了,特别是年轻一代,收藏的人少了。谭陶坚不无担忧:“在我们俱乐部的会员中,80后、90后的年轻人真的不多,能坚持集邮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然而,徐远南却笑道:“未来还要继续发挥学校活动小组和社区俱乐部的作用,开展更多的展览和讲座。曲折只是一时的。我们有信心,集邮的这一种快乐感会不断地传播开去。”
什么是邮集
名词解释
邮集是集邮者将收集到的邮品经过设计、编排,组成用来表达一定内容或者讲述一段完整故事的专辑。按照国际集邮联的规定,目前竞赛类邮展包括传统、专题、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极限、集邮文献、青少年以及现代集邮沙龙和税票等十二大类别。
邮集的制作过程共分5个,包括确定专题、邮品积累、整理研究、文字注释和定位制作。邮集上的邮品品种应当尽量多样化,不仅有邮票,还包括明信片、邮资信封、实寄封、带有专题信片邮戳的剪片等。
邮集以贴片为单位,贴片的大小为23*29cm。每张贴片根据邮品的大小,编排的方案确定邮品的数量,并没有严格数量的限制。16张贴片为一框,随着邮品数量的增多再逐步增加展框贴片。同时,贴片上也应配有相应的文字,包括前言、纲要和注释文字。当邮集达到四框(64张贴片)时就可以参加正式的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