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市如此之火的三个原因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242

   邮市为何如此之火?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大政策的引导

   去年开始,报纸、电视陆续开始较大篇幅地报道邮市。报道邮市的萌动、报道邮市的赚钱效应。央视和好几个党报皆有。这都是党的喉舌直接发出的声音,也就是政策的导向。

   政策为什么要把资金往邮市导?窃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利息不能老加。金融危机将美国这个全球老大弄得灰头土脸,但饿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元霸权的架构依然在,于是,美联储的印钞机疯狂运转起来,美其名曰:宽泛的货币政策。用印钞机掠夺全世界。这个政策一出台,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稳定本国货币及出口,只能让本国货币贬值,让原材料涨价,于是,通货膨胀来了。但该胀的胀,不该胀的不能胀啊,一斤米涨到100元人民币就问题大啦,再说,这么明目张胆的掠夺也太无耻了。所以,不能让大家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抢购东西,于是,提高银行准备金、提高利率,让银行的贷款出不来、让老百姓的存款尽量少贬值。但利息不能老加呀。第一个不同意的是各大城市的各级政府。现在一个中等城市,哪家没有几百上千亿的贷款?加一个点,要增加多少亿的利息支出呀?!受不了。第二个不同意的是中小型企业。出口垮一大半了,好多企业靠贷款刚缓过气来,利息加多了,只能看着垮了。第三个不同意的就是广大的购房族。加一个点,勉强;加两个点,撑着;加三个点,对不起,真供不起了,把房子交给银行吧,看金融危机或更大的危机在中国上演。后果不是垮掉“二房”那么简单了,多少“房”都得垮掉。所以,利息不能老加。

   2、房价不能再涨。算算看,现在一些大中城市买一套房要耗尽三代人的积蓄(当然是指一般的工薪阶层)。房价再涨会产生多大的危害呢?

   (一)、让政府陷入依赖房地产的深渊。现在一些城市的财政收入超过70%来源于土地与房产税,这种畸形结构,使政府对发展房地产是欲罢不能。一方面迫于民生的压力要打压房价,一方面又依赖于房地产收入发展基础设施和完成面子工程,两方的压力都大,而加上地产商的撺掇和利诱,再加上GDP比拼的游戏规则,政府,对飞涨的房价只能听之任之,从而落入越调越涨的怪圈,陷入依赖房地产的深渊。

   (二)、加速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富者越富,穷着越穷,这就是这几年房地产经济带来的最大恶果。在中产阶级数量达不到社会稳定基本要求的时候,这种差别越大,社会稳定的离心力就会越大,会危及到整个社会的平稳发展(不敢多说)。

   (三)、加速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裂。现在全国的大多数大型城市已形成地产泡沫,如果房价再涨,就会带动中型城市房产泡沫的迅速形成,大中型城市的房价再比价上涨,就会形成倍数效应,泡沫就会随时破裂。这不是耸人听闻,你去看看现在城市周边的商品房,很多入住率不足30%;你再问问那些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有几家没有三套以上的房产?当房子不断增加,碰上人口减少、经济滑坡和社会不稳定中的任何因素时,累卵势必滑散一地。

   所以,房价不能再涨了。

   3、股市不可大涨。股邮两栖的朋友别生气,不是不涨,个股机会多得很,但中国股市近几年绝不可大涨,更不可暴涨,为什么?

   (一)、压制热钱流入和流出。从05年至今,通过地下钱庄和虚假贸易进入我国的热钱太多了,保守点几千亿美金,大胆点超过万亿,这有很大部分不在国家外管局的统计之例。由于我国对现金的管理不严、反洗钱法执行不力,给这些资金很大的生存空间。他们首先赌的是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其次赌的是房产与股市的快速上涨。如果让这些热钱迅速赚到一倍甚至几倍的利润,然后迅速撤离,那就意味着全国人民为他们打一年甚至几年的工,并且这种攫取是摧毁性的,就像当年亚洲的金融危机。

   (二)、保护脆弱的金融体系。我国建国60多年,真正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体系建设约30年,金融管理的经验不足;股市发展也只有30来年,这两年发展较快、发了些大盘股,前几年整个股市的市值还不够美国一个对冲基金买的,资金的力量不大。股市一旦大涨或者暴涨,银行里的钱总有办法跑到股市里来。要知道,一个楼盘的融资大都是以亿计算的,利润也一样,你去问问身边熟悉这方面事物的朋友,股市好的时候,有几个房地产项目的资金是不进股市的?连锁超市和汽车经销商等也一样。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的关联公司里有专门的炒股部门......如果这些资金一拥而入,形成股市泡沫,只要坏掉30%,中国的金融体系就完了。所以,上了6000点,北京急啊,《人民日报》上写,《新闻联播》里喊,总算跌了。

   (三)、保护广大的中小散户。中国人跟美国人不同,他们的中小资金都是交给基金公司去操作的,我们的中小资金大多自己玩。一是不相信别人,二是自己体验操作时的快乐和痛苦。所以,自有股市以来,每周开户数成了股市风向标,现在动辄以十万计。但是,专业就是专业,并且,大资金可以控制股票,并具有更大的自救能力和强大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是小散们无可比拟的。大资金只可能相互倾轧而死(包括共同制造泡沫),而在此之前,他们都在串通、密谋如何赚小散的钱,所以才出现7:2:1陪平赚比例。这在股市泡沫不大的时候中小散户麻木地接受了,而泡沫破裂,就会成为一种集体痛苦,或会演化为一种不安定的力量。

   所以,就算中国经济每年增长近10%,中国的股市在2010年依然是全球最烂的股市之一。

   当利息不能老加,房价不可再涨,股市不可大涨的时候,政策把投资、投机资金导向哪里去呢?收藏品市场是绝佳选择之一。

   二、邮政扶植

   自1997邮市大潮之后,邮票发行慢慢滑入低谷,集邮大军由2000万锐减至200万。这个过程既是邮政痛定思痛的过程,也是邮政重整旗鼓的过程。三次销毁、确定新的发行模式、明确发行期、发行小版、赠送黄版、遴选大批优秀邮票题材、开设大量集邮服务点,这些都在客观上刺激了邮市的复苏。邮政为何要下如此大的决心重整邮市呢?

   1、深深明白了邮市对邮政的意义。邮政固然可以搞“邮资到付”,但没有邮票的邮政是苍白的、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没有文化的。邮票发行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如果邮政只盖个“邮资到付”章将邮件寄到客户手里,而放弃邮票发行,那就丢掉了邮政的半壁河山。而邮票发行必须有广大的群众参与,广大的群众参与就必须有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因此,一个健康发展和充满活力的邮市对邮政至关重要、意义深远!

   2、这个产业有着丰厚的利润。据网友说,一张全息小版印刷费用要40元,费用很高,但卖出来60元,邮政肯定没亏本。而一个拇指盖大小的纸片卖3块5块,甚至10块,那是肯定赚大了!当然,本人不知道这个饼子有多少刀子在切,但冲着这块肥沃的土壤,邮政的领导们培植几朵美丽的花,插在头上或是别在胸前那也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事(对不?)。

   3、不想被钉在历史的柱子上。耶和华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灵魂得救了。当一个机构因为某个人的原因无法延续,你自己不想记住,单位的日志中不写,人们心目中的阴影你是擦不掉的,你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日光月色中鄙视目光的标靶。邮政的领导绝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有人说邮票过时了,可你知道吗,欧洲的摩纳哥,只有两个产业支撑这个国家,一是旅游,一是卖邮票,因为邮票除了寄信这个实用性外,还有艺术性。如果邮票不寄信就没用了,那么,《蜡笔小新》上了电视后,书还有人买吗?

   三、热钱的必然选择

   最近两年来,不少先知先觉的资金已经在邮市建仓,到去年下半年,已是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大批热钱杀进邮市。为什么热钱要选择邮市呢?

   1、洼地效应明显。14年,中国人的平均身高都长了,更别说小葱与大蒜。股炒过了、地炒过了、房炒过了、字画炒过了、钱币炒过了、兰花炒过了、都高高在上了。有些已明令禁止炒作了。而那些没人炒的,价格也涨十倍八倍了。而唯有邮票,很多品种打折,很多品种地板价,绝大多数品种拥有广阔的上涨空间,吸引投资的洼地效应明显。

   2、众多优质的待拓资源。稀缺性极佳的小版,价格几十块;沉淀性极好、史无前例的赠送黄版,最高七十多块;题材、防伪兼具的丝绸小版,大多几十块;历史悠久、书香四溢、人见人爱、爱不释手的书法系列小版,上百的只一款;喊破了天的改革开放双联,也只八十来块。型张、小票不说了,好东西太多,象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过来……中国深远的历史文化积累,中国邮政几十年的呕心沥血,为我们的集邮市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题材!

   3、诱人的赚钱效应。资金是趋利的,就像大海中的鲨鱼,闻不得血腥。去年币市的狼烟,烧出了十倍的利润;去年邮市的牛刀,试出过满心的欢喜。报纸来了,电视来了,很多久违的邮友又回来了……

   邮市,又开始火啦!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作者:卓尔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