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本票还原本来面目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199

   如今,小本票的行情普遍上涨,尤其以早前期和生肖品种为主,所以有越来越多的集邮爱好者和邮商把目光集中在了小本票上。但与此同时,小本票从原来的邮票小册子异化到如今的收藏品,也让不少集邮者越来越担心。

  在11月末的邮市行情中,小本票表现不俗。如“白豚”由650元升至700元,“辛酉鸡”由1800元升至2000元,“紫貂”由200元升至230元,“癸亥猪”由420元升至500元,“庚辰龙”由110元升至200元等。

  但细心的邮人在关注行情的同时,却发现小本票正在走异化之路。

  追根溯源,小本票原是由数枚相同面值或多种面值的邮票连印并装订在一起的小册子,只是将邮票配上了封面和封底,初衷是方便人们购买、保存、携带和随时使用。

  我国自1980年9月20日开始发行“咕咚”小本票,到1991年1月5日发行“羊”小本票后,原邮电部停止了小本票的发行步伐。但在2000年4月13日,国家邮政局重启小本票发行工作,“小鲤鱼跳龙门”小本票于2000年8月面世,到今年8月16日“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小本票(图1)推出,31年间共有41本面世。

  从“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小本票本身来看,说实话,设计得确实美轮美奂。小本票含4枚内页,每页仅有1枚邮票,副票倒有5枚,副票上或是名称、或是图画、或是诗歌,让人目不暇接。每页间还有金黄色透明衬纸,封面则采用压凸工艺和局部印塑工艺,极尽奢华之事。只是不禁觉得,小本票这一原本方便用邮的副产品,竟“异化”为只可观赏收藏,无法使用的装饰品。

  然而,在很多邮人看来,《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小本票的异化并不是孤例,之前发行的“民间传说”系列小本票,如“许仙与白娘子”、“董永与七仙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柳毅传书”等,都因为一票一页,设计过于精细,纸张奢华浪费,而屡遭集邮者诟病——小本票的使用价值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丧失。

  另外,我国从2004年“甲申年”小本票开始,每年都按面值发行出售生肖小本票,但这些生肖小本票有几本能进入零售窗口,被广大民众贴用寄信,也是早在很多邮人心中埋藏的疑问。

  许多邮人不禁要问:小本票数量其实可以忽略不计,它们大多被集邮者制作成集邮品,或者躺在集邮册里睡大觉,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身价翻番。就连中国邮政2002年发行的“中国鸟”普通邮票小本票都不再“普通”,罕有贴信使用者,其他小本票还能奢望什么呢?没有了消耗沉淀,小本票如何升值?削弱了使用价值的小本票还是原来的小本票吗?

  溢价发行也是邮人察觉到小本票的另一大隐忧。如“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小本票面值仅仅4.8元,售价却是8元,溢价幅度达67%。即将于明年面世的“明清家具·坐具”小本票面值不过6.8元,却要10元出售,溢价也近50%。

  对此,有集邮爱好者认为:“看来小本票溢价之风并无刹车迹象。纵观1980年至1991年发行的18种小本票,全部都按面值发行,没有哪一本溢价出售。难道多加了几页纸,就要在面值上节节高升吗?小本票溢价过高,阻碍了购买者的欲望,谁会傻到用高价邮品去寄信呢!而且这也加重了集邮者的负担。

  为此,很多集邮者都建议,降低小本票的溢价率,其应保持在10%至20%间似乎更为合理。

  但很多邮人也不禁疑问:不知何时小本票才能洗尽铅华,回复本来面目?来源:中国商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