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美术大师张仃先生曾在我的集邮纪念册上,题写了“集邮乐事”四个字。先生今已仙逝,我重温他的题字,愈发感到集邮追求的就是一种乐趣,舍此只会累及自身。想自己数十年集邮生涯,看如今社会集邮现状,感慨多多。
集邮的扭曲
集邮爱好者,都听说过邮票是国家名片的说法,集邮能广博知识等功效,曾经让许多年轻的父母把集邮当作培养孩子成长、增强孩子知识的一个手段。但慢慢的,集邮发生了异化。对集邮作用的宣传过分拔高,把它当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1980年代初,许多共青团的组织甚至把集邮纳入团员活动之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要求职工集邮,纷纷组织集邮协会。各地集邮公司、集邮协会随着邮票发行自制的首日封、纪念封如雪片一般,全国掀起了集邮热。1981年中国女排获得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人们疯狂抢购纪念邮票,它突破了集邮本来的层面,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
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一部分人率先认识到邮票的升值功能,于是炒卖邮票成了这些人的专业。他们的行为及实实在在的“效益”,立刻影响并带领浩浩荡荡的集邮大军由“精神文明建设”转向“物质文明建设”,于是乎,集邮市场弥漫着一片铜臭味。人们购买邮票,不是为了收藏鉴赏,而是为了增值。1980年公开发售的一枚8分钱的猴票,每年都如滚雪球似地增值,如今该票的市场价至少达到3500元。因此,许多人开始做起集邮发财梦。集邮公司一度也是利欲熏心,抓住人们这种心理,滥发邮票,各种邮品激增。仍以猴票为例,1980年第一轮猴票只发行500万枚,到1992年第二轮生肖邮票发行时,猴票一套两枚,面值为0.7元,发行量高达23374.5万枚,另外,各类有关猴的邮品配合上柜,五花八门。人们受第一轮猴票升值影响,痴情抢购。从1980年代中期起,人们集邮基本走上一条“买邮———囤邮———(待升值时)卖邮”的轨道。
1990年代初期,集邮开始退潮,许多囤积邮票的邮商,像股民被股票套牢一样,心如刀绞,有的看到大势已去,将自己认为不会升值的邮票抓紧割肉,低价销出。从1992年开始按年份出的纪、特邮票,这些邮票大部分不可能升值、保值(寄信作邮资另论)。邮票的大量发行,使用的大量减少(很少人写信寄信了),大部分邮票无望增值,因而集邮每况愈下。连最受集邮者欢迎的生肖票,近年上柜后也难售罄,可见集邮市场之萎靡,集邮状况之惨淡。在海南,海南师范大学开设了集邮专业课程,省邮协对集邮也积极鼓动,但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讲,集邮很难再“生气勃勃”了。
集邮的真谛
集邮的本义,就是收集保存欣赏邮票及其它邮品。而其真谛,即张仃先生题写的“集邮乐事”四字。这里的乐,就是乐趣,集邮就是一个自己有兴趣感到好玩快乐的事情。集邮本不该有什么功利追求,它如民间收藏一样,是一种自我爱好、自我投资、自我欢喜、自我陶醉。邮友之间互相交流欣赏邮品,互相帮助收集邮品,既增加了邮品又增强了友谊,那真是其乐无穷。如果你想利用集邮去谋利,它给你多的是烦恼、累赘,而且也失去集邮的本来意义了。
张仃先生爱好集邮,而且还是个邮票设计家,建国初期最先发行的几套邮票,如“一届政协”、“开国纪念”等,都是他设计的,后来他又设计了不少邮票,如第一轮生肖票中的“鸡”。我在拜访他的时候,他对邮市上已出现的“邮商”哄抬邮票价格,集邮公司用紧俏邮票搭配滞销邮票的行为,感到气愤。张仃先生针对这种现象说,这对我们国家的集邮事业,对群众的集邮活动,是非常不利的。但这种以邮票邮品谋利的风势,不但没有被遏制,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国家的一些集邮部门也卷入其中。让张仃先生不幸言中,我国群众性的集邮事业现在陷落泥潭。
今天,我们的集邮应该“返璞归真”,国家的集邮部门更应该宜邮先行。邮票发行要做到少而精,价格要定得平而准,设计印刷要达到美而新。尤其一些重大题材的邮品,不能炒作滥发,像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邮票邮品,发的品种、数量如此之多,让集邮者眼花缭乱,在经济上超负荷不说,收藏这样的邮品,已无多大意义多大快乐了。
集邮的精致
集邮者集邮,往往贪多贪广。须知,多且广,不是科学的集邮。况且,世界之大,邮票之多,你想全面收集是不可能的事。仅我们中国,就有中国邮政以及港、澳、台三地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邮品,你想把它们收齐,可能性很小,就是将中国集邮总公司近年发行的所有邮票邮品收集齐,也是很难的事。早在人们开始集邮的初期,就有有识之士提出专题集邮,至今一直被提倡。这是精致的集邮,也是集邮的精致。
专题集邮,顾名思义,就是收集专项题材的邮票邮品。如,凭你个人的爱好或兴趣,或者结合你的专业,专门收集花或鸟、山水或人物、军事或医学等类型的邮票邮品,这不但可以省掉你许多的经费和时间,而且也容易收集全这些门类的邮票。更有意义的是,因为你的爱好或兴趣,会在这类邮票邮品上进行延伸性钻研,达到某种高层次高境界,甚至成为这个门类知识的专家。我国就有不少集邮爱好者,因爱好集邮并对某专题的热衷钻研,结果成为某个门类知识的权威。
我的一个邮友,曾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他专门收集抗战题材的邮票邮品,包括收藏抗战时期敌、伪、我、友各方的邮政资料,并由此对抗战史实进行广泛研究,结果不但成了当地有名的集邮家,还成了当地的一个史学专家,当地政府编写地方志,他每次都是座上宾。他的集邮,已是在高端领域了,现在的人集邮,很难企及。我从小爱集邮,从1983年起,开始我最感兴趣的军事专题集邮,重点又在我军军史方面,这使我花较少的钱办成了较好的“事”。在专题邮票收藏中,我对每一枚邮票的发行、设计、背景,包括画面的内容等等,都进行赏析或研究,也因此,我对军史不断熟悉起来,在这方面的知识,足可以使我在非专业人士前“骄傲”,心中那份快乐是不言而喻的。在邮协的组织指导下,我编辑的邮集《人民军队战斗历程》,在安徽省邮展中获奖。去年,我编辑的邮集《八一军旗红》,在海南省举办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邮展中获奖。邮友们知道我喜爱军事专题集邮后,积极帮我收集或交换这方面的邮品,其中的友谊、欢乐,不是能用言语表达的。
在当今这个紧张、亢奋的年代里,集邮能养性怡情、陶冶情操,也能为自己或后代积累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财富”。集邮乐事,我们何乐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