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在已经登上国家名片的这20位科学家中,有12位与清华大学有关,这无疑也是对百年清华给国家的人才贡献增添了一个注解,是一件清华人倍感荣耀的事情。这12位科学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了数学、物理、天文、化工、建筑、桥梁、航天、原子能,他们分别是:竺可桢、吴有训、华罗庚、侯德榜、张钰哲、熊庆来、梁思成、茅以升、周培源、钱学森、侯祥麟、钱三强。尽管这12位科学家与清华的渊源各有不同,但各自或是受过水木清华的恩泽,或是对清华的发展做出过贡献,总之都与清华百年历史分不开,都是清华人的杰出代表!
1.竺可桢(1890.3.7—1974.2.7)
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1910年参加清政府“游美学务处”主持的全国考试,以第28名的佳绩,考取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资格。之后在美国接受清华“驻美留学生监督处”的管理长达8年,并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之久,被尊称为中国高校的“四大校长”之一,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
2.吴有训(1897.4.26—1977.11.30)
江西高安人,物理学家、教育家。1920年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毕业后留美,1926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并以精湛的实验技艺为验证现代物理学理论中的“康普顿效应”做出很大贡献;1928年起长期担任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包括西南联大),直到1945年10月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在这段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培养过王淦昌、钱三强、钱伟长、彭桓武、郭永怀、王大珩、何泽慧、林家翘、杨振宁、朱光亚、邓稼先等一批后来享誉国际的著名物理学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物理学研究奠基人!
3.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江苏金坛人,数学家、教育家。1931年被破格录取进入国立清华大学,师从熊庆来等大师,受到特殊培养,1933年破格提为助教,1935年升为讲师,1936年被选送英国剑桥大学深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大教授。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多个基础数学领域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取得多项世界级水准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数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4.侯德榜(1890.8.9—1974.8.26)
福建闽侯人,化工学家。191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堂),以十门功课1000分的成绩被保送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1918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后就一直从事化学工业,钻研化工技术。他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制碱的秘密,打破了西方人对制碱技术的垄断;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发展中国的小化肥工业,推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他为中国化学工业进步所作的杰出贡献在世界化工领域同样得到充分认可,是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机械工程师学会的荣誉会员。
5.张钰哲(1902.2.16—1986.7.21)
福建福州人,近代天文学家。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之后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天文学博士。他在1928年发现1125号小行星,命名为“中华”。此后长期致力于小行星和彗星的观测和轨道计算工作,他与所领导的行星研究室发现了许多以往星历表上没有记载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颗新彗星。1978年8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Zhang),编号为第2051号,以表彰他对现代天文学发展的功绩。他是我国近代天文学理所当然的奠基人。
6.熊庆来(1893.9.11—1969.2.3)
云南弥勒人,数学家、教育家。1911年起在云南省高等学堂学习两年后出国留学,192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在“函数理论”领域造诣很深。1931年在任国立清华大学算学系系主任时,发现并破格培养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文革”前在70高龄时又培养出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他亲手创建了近代中国三所大学(国立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的数学系,担任过两个大学数学系主和云南大学校长,成为中国近代“桃李满天下”的著名教育家。
7.梁思成(1901.4.20—1972.1.9)
广东新会人,出生于日本,梁启超的长子,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14岁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研究院肄业。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46年起一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培养了一大批建筑界的骨干人才。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以及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8.茅以升(1896.1.9—1989.11.12)
江苏镇江人,桥梁学家、教育家。1916年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西南交大)毕业后,考取清华“庚款”专科留学生资格赴美留学,在美国接受清华“驻美留学生监督处”管理长达5年。1921年他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33年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公路、铁路两用桥梁——杭州钱塘江大桥。一生中担任过五所大学的教授,两所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为中国桥梁工程实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国在世界工程技术领域赢得了巨大荣誉,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9.周培源(1902.8.28—1993.11.24)
江苏宜兴人,物理学家。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1924年被清华选派去美国留学,1928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29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36至1937年在美国参加爱因斯坦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并进行相关的研究。1947年后继续担任清华大学教授,并出任过清华大学教务长和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建国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中国科协主席,是我国近代力学、理论物理学研究的奠基人。
10.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
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应用力学家、航天与系统工程学家。1934年考取清华公费留美生,以后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硕士学位和加州理工学院的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著名的优秀科学家和火箭专家。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国,之后于1957年创办了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2009年清华大学筹备“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时,钱学森欣然同意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钱学森力学班”,为祖国培育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他是中国空间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奠基人,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和“中国航天之父”。
11.侯祥麟(1912.4.4—2008.12.8)
广东汕头人,石油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学家。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抗日战争时期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44年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并获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就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兼燃料研究室研究员,为中国石油工业培养了一批骨干技术人才。1978年4月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他是中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为中国实现油品自给和石油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86年,获得“恩里科·马泰伊国际科学技术奖”(意大利),199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香港)。
12.钱三强(1913.10.16—19926.28)
浙江湖州人,核物理学家。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是物理学家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等人的学生。1937年考入居里夫人创建的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并于1940年获博士学位。1948年回到清华大学任物理系教授。1950年起牵头成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此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为中国核物理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为发展中国的“两弹一星”贡献了全部智慧与精力,被誉为“中国原子能之父”。
登上国家名片的这些清华人决不仅仅是百年清华的骄傲,他们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学科和国界的范围,堪称中华民族的栋梁与基石!他们与众多当代中国科学家一起,在济济一堂的“中国人才”星河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他们的功绩和精神,必将功昭历史,荫泽后人!来源:宝血汗马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