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也属邮政函件,但邮资要比信函低。邮资印在明信片上,使用时除内容外,写上收信人及地址即可投寄。
世界上第一枚明信片于1869年在奥地利首次发行。虽比邮票发行要晚近三十年,但由于使 用方便,短短几个月内销量达300万枚。
1878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万国邮联大会上通过了明信片可以在国际上通用,并同时规定了统一格式(14.2公分x9.6公分),使邮资明信片很快在全世界流行。但由于各国邮资不一,有的要另加贴邮票,加上篇幅有限、内容公开,在使用上有一定限制。
明信片的大量使用是在无邮资的图像明信片的出现后,这种明信片在背面印上了各种图像、有人物’有风景’有各地民俗、有时事,更有用以祝贺或广告等等。
图像明信片的表现形式有绘画,也有照相。并逐步成为集邮者收集的对象。
目前,明信片已成为世上风靡的收藏品之一,据统计,欧美现有约200万明信片收藏者。
1999年在欧美500多个明信片交易市场上买卖了数以百万计的明信片,其成交额达9985万美元。
集邮的较高境界是收藏实寄信封和明信片。由于科技进步,造假容易,伪造的邮票和邮戳很难鉴别。实寄封上有邮票、邮戳、邮路等记录,伪造较难。而明信片,尤其是图像明信片,除集邮票、邮戳、邮路等于一身外,还加上文字内容和图像所蕴含及传达的历史信息,后者,更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爱好和收藏明信片。
在我国最早出现的是1874年上海英租界工部局书信馆发行的邮资明信片,其后自1894年至1897年间,在重庆、镇江、烟台等地的书信馆也先后发行了邮资明信片,上述商埠书信馆均由外国人在华开办,虽在中国使用,但不属中国邮政部门,实际上是对中国邮政主权的肆意侵犯。
中国正式的明信片,是在1897年10月1日以大清国名义开办的邮政局发行的印有邮资图案的明信片,在集邮界称之为清一次片。
清二次片发行于1899年10月30日,版式基本上同一次片。
清三次片发行于1907年,为了符合万国邮联的统一规定,改为绿色,分别由当时的海关造册处和英商别发洋行两处印制。
清四次片于1908年5月发行,为便与海外接轨改为横式,邮资图案也改为印在右上角。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曾在四次片上加盖『中华民国』字样以应付明信片供应青黄不接的局面。
1912年10月,中华民国开始发行的首次邮资明信片,片上的图案为其早期的国旗一一五色旗。
1914年后发行的邮资明信片,使用的图案是当时使用的普通邮票图案一一帆船。
1935年到1947年,邮资明信片上都采用孙中山先生像为图案。
图像明信片在中国的流行是和列强侵略中国分不开的,自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大批外国人涌来中国经商、旅游、传教……。他们为了向其所在国的亲朋介绍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有关中国的风俗、人物、民俗、风光等均成了明信片的内容。其中有部份是猎奇性的.专门描绘中国的落后面,但也还是历史的记录。当时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印刷商出版商如GRACA、STERNBERG、KELLY & WALSH、The Long Kong Pictoral Postcard Co. Turko—Egyption Store、Daibutsu K.M.& CO.Mee Cheung等公司和照相馆等,以香港为基地,大量印刷和发行了许多有关当年中国的图像明信片。中国的商务印书馆也于1922年系列化地发行中国各地风景的明信片,随着照相明信片的出现,有关当年中国的图像明信片内容更深入、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