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方法治疗疾病,被尊为神医。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
扁鹊擅长各科,云游各国,为君侯看病,也为百姓除疾。在赵国听说当地尊重妇女,便做了妇科医生;在洛阳,因为那里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专治老年病的医生;秦国人最爱儿童,他又在那里做了儿科大夫,至周国又为五官科医生。他的技术十分全面,不论在哪里,都是声名大振。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诊断疾病的四诊方法,曾编撰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
扁鹊在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他对巫术深恶痛绝,他的这些医疗道德思想,在《史记》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能服药、藏气不定”等。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他认为“良医治未病”,对疾病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初起阶段。他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预防。魏文王求教于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的详细些。”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其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成就的人。后来在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有人认为是根据扁鹊的医术而整理成书的,并且署名扁鹊(秦越人)所著。
中国邮政于2002年8月20日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第四组)》纪念邮票一套4枚,其中(4—1)为扁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