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学士学位。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
1936年冬,白求恩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医疗队来到延安。8月,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他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他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他倡议成立了特种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11月底,他率医疗队到山西雁北进行战地救治,两昼夜连续做了71次手术。
1939年2月,白求恩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消息传开,边区的农会、武委会、妇救会纷纷响应,上千人报名献血,很快组成了一支150人的献血预备队,白求恩高兴地称之为“群众血库”。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在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他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制作了换药篮,被称为“白求恩换药篮”。他提议开办卫生材料厂,解决了药品不足的问题;创办卫生学校,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编写了《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战场治疗技术》、《模范医院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他还将自己的X光机、显微镜、一套手术器械和一批药品捐赠给军区卫生学校。
白求恩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战地外科医生。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讲授输血技术。他开展的战地输血在我军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他制定的“五星期计划”,建立的模范医院,作为示范来推动整个根据地的医务工作。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白求恩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以此为己任,以此为快乐。
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仍不顾伤痛,坚持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在手指疼痛的折磨中,写下了治疗疟疾病的讲课提纲。又连续做了13台手术,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不幸逝世。毛泽东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学习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中国邮政于1960年11月20日发行了纪84《诺尔曼·白求恩》邮票一套二枚;1979年11月12日发行了J50《诺尔曼·白求恩逝世4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两枚;中国与加拿大于1990年3月3日联合发行了J166《诺尔曼·白求恩诞生100周年》邮票一套二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