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圆1-3 帆船
【藏品名称】第一套人民币伍圆帆船
【藏品类别】人民币单张
【发行时间】1949年1月10日
【停用时间】1955年5月10日
【藏品面值】5元
【票面尺寸】115 x56mm
【字冠、号码】三字冠、七号码
【图案及颜色】正面左侧帆船主浅蓝色或黑色两种 背面花符主绿色和蓝黑色
【印刷工艺】石印三色
【印刷单位】第二印制局
【发行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藏品描述】
1、无水印。
2、底纹由曲纹和白云组成。
3、暗记:正面左下角小花符右下有“Z”和“S”;右下角小花符左下有“中”;左侧帆下有“Y”;右侧面值“圆”字中有“人”。
4、纸质有白与黄、厚与薄颜色有深浅之分。
5、正面图案借用1948年版中州农民银行贰拾圆劵图案。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由人民政府所属国家银行在1948年12月1日印制发行的唯一的法定货币。在图样题材上,选择当时经济建设和新社会人们生活的图案,生动展现出我国解放事业及建国初期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社会百态,使人们领略到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建设新中国、新社会的如火如荼激情岁月。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保证了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最终成为统一的全国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币制混乱历史。
简介
第一套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由新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制发行的唯一法定货币。 1948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亟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替代原来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同志为该套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在图样题材上,选择工业、农业、商业、纺织、交通、运输、工厂和矿山等当时经济建设和新社会人们生活的图案,体现了第一套人民币的真实历史意义、地位及作用,生动展现出我国解放事业及建国初期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社会百态,使人们领略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建设新中国、新社会的如火如荼激情岁月。其中“水牛图”、“打场图”、“帆船图”、“马饮水图”、“蒙古包”是百姓熟知的版别。 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保证了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最终成为统一的全国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的币制混乱历史。 自1955年退出流通后,第一套人民币颇具收藏价值。目前,全套全新的“第一套人民币”价值高达300万元。
面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1949年发行的正面万寿山图景100元券和正面列车图景50元券各有两种版别)。
版别
在最早的印刷中我们已建立了很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第一条就是没有总行批准是不准印制的,各版别的纸张和颜色都要经总行批准,这就在管理上上了个台阶,严格统一了管理要求,有了统一的技术标准。 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其中20元券第二版万寿山(甲)和20元券第七版万寿山(乙)、50元券第二版火车大桥(甲)和50元券第三版火车大桥(乙)、50元券第四版列车(甲)和50元券第五版列车(乙)、100元券第三版万寿山(甲)和100元券第四版万寿山(乙)以及100元券第六版北海桥(甲)和100元券第七版北海桥(乙),这五对人民币的图案相同,颜色不同。另外,1000元券第一版耕地券是第一套人民币中唯一一枚狭长币,其规格为150mm×62mm。
流通
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1955年退出流通。
收藏家
刘文和是北京市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他收藏第一套人民币始于1993年。他介绍:“当时,台湾收藏家李庚申集齐了整套第一套人民币,并出版了一部图集。此后,第一套人民币的收藏热潮开始在国内外掀起。” 刘文和告之,第一张人民币于1948年4月开始设计、审批,设计者是原晋察冀边区银行的王谊久和申乃镛。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值,最小面值为1元,最大面值为5万元。 第一套人民币极具收藏价值,刘文和感叹:“遗憾的是,当时的人并没有想到它的收藏价值,在1955年全国发文要收回时,短短100天,就收回钱币流通量的98.1%。这是几套人民币回收最快的一次。”刘文和有些难过,“当年为了填饱肚子,根本没有想到它的历史价值,银行也没有保留原始档案,所以今天只能高价回收。” 然而,台湾人李庚申早就注意到第一套人民币的价值,自1965年起开始收藏。当时,唯一与他抗衡的还有一个新加坡人和美国人。1983年他自费印刷了第一套人民币图册,一度使第一套人民币价值升到7万元一张,其中的牧马图升到25万元一张。 1987年,李庚申抵押了自己的全部家产,把精力全用在收藏第一套人民币上,并在内地雇佣了几个专职人员到各地收购,终因开支过大而倾家荡产。1998年他逝世后,第一套人民币价值有些回落,后被新加坡人购得。1993年,一套6到7成新的牧马图已经可以达到27万元,9成新的已经可以拍到80万元。在2005年的佳士得拍会上,一张面值1万圆1951年发行的8成新牧马图竟创下20万元的拍卖纪录。
价值飙升
广东省金银首饰商会会长甄伟刚表示,我国已发行五套人民币,目前第一、二、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领域,而第四套目前是只收不付,占流通领域80%以上的是第五套人民币。其中,1948年开始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流通时间最短,在1955年即被宣布收回,据说仅100天就收回了全部流通量的98%。甄伟刚表示由于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币的纸张质量较差,票面破损较严重,目前的存世数量、特别是品相上佳的很少,能将之集全实属凤毛麟角。 由于不少是珍品,其观赏、纪念、珍藏、投资价值与日俱增,受到知名拍卖行和文物收藏家的特别青睐,第一套人民币中一万元面额,有牧马图(有蒙文)和骆驼图(有维文)两款。其中,1951年5月17日发行的一万元牧马图案币(有蒙文),在1997年一次文物拍卖会上,出价高达5万元。业内人士分析,建国初期第一套人民币有其独特身价,其中的珍藏精品价值还会走高,将来开出天价都是不足为奇的。 一些连号码钞票的价值本身就比一般品种高。有报道说,两枚连号码的1951年版“伍仟元(牧羊图)”从5000元起拍,最终以12万元落槌成交,成为最值钱的人民币之一。
注意版别
由于原材料供应状况不同,纸张、油墨就地取材,造成钞劵质量参差不齐。 第一套人民币的研究价值广天藏品的戴志军表示,同一面值的人民币有不同的版别,如数字、字轨、纸质不同都可能造成版别不同,价值差异也比较大。 不同版别价值 据悉,第一套人民币总共有12种面值和62种版别,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等12种面值。同时,每种面值又不止一种图案,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而在这62个版别中,其中12枚被称为“十二珍品”,包括10000元的“骆驼队”和“牧马图”,5000元“牧羊图”和“蒙古包”、1000元“牧马图”、500元“瞻德城”、50000元“新华门”和“收割机”、5000元“渭河桥”、100元“帆船图”、20元“打场图”、5元“水牛图”,这12种的收集难度最大,特别是前面8种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其流通数量非常少,价格甚至达到十几万元以上。 特殊版别 1000元券第一版(耕地)是第一套人民币中唯一一枚狭长币,其规格为150mm×62mm。除1000元狭长版外,第一套人民币票幅规格长宽比例都是2:1左右,只有这版1000元券票幅比例是2:0.8。 5元第三版(牛)是现有五套人民币中,唯一印有“光华印刷厂印制”手写体字样的币种。 500元第六版(瞻德城)、1000元第六版(牧马)、5000元第四版(牧羊)和10000元第一版(骆驼)这四版人民币的背面印有维文“中国人民银行”字样。 5000元第三版(骆驼)和10000元(牧马)这两版人民币的背面印有蒙文“中国人民银行”字样。 按规定,所有的人民币在正背面都标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但只有佳木斯印刷出产的1000元纸币,背面没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原因可能是当时处在战时,通讯不便引起的,因此这也成为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于特殊历史时期所具有的特殊之处的最好注解,也是区别于后面几套人民币的重要一点。还有一张五元的牛图,是唯一一张上面印有“光华印刷厂印制”字样的纸币,也是由于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造成的。
综述
在过去的五十六年里,前后共发行四套人民币纸币。其中,以第一套最为珍贵。它已经成了国内外收藏家集藏的热点。 第一套人民币从一元至伍万元共发行有12个不同面额,同时具有62种不同印制图案。印钞所用纸质有国产专用印钞纸、进口钞票纸、特制棉纸及道林纸。印刷技术采用有胶印、单双面凹版印刷和石印。去年看到台湾陈正统先生《人民币版式收集探索(六)》一文中谈到第一套人民币中发现少量的拾元券“工人和农民”图案英文水印券;壹仟元“钱塘江大桥”图案星水印券;壹万元“军舰”图案星水印券和壹万元“双马耕地”图案星水印券。为此笔者仔细鉴赏了所集一套人民币又发现在两种伍万元券中也有相同规则的水印,此种水印并非印钞前专门设计的,而是采用了具有水印的特种印钞纸。这就打破了原来对一套人民币提出“在防伪性能上除了一些特定的暗记外,均无水印”的说法。由此可见第一套人民币纸币由于它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陆续发行至全国各地,故其印制所用纸质、技术和印刷厂都是较第二、三、四套人民币复杂得多。这就使得第一套人民币纸币具有更深广的研究、鉴赏天地。 第一套人民币纸币在十年前纸币收藏家还未将其列入重点收藏系列,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港台及海外华人收藏家看好第一套人民币收藏的价值,在近几年形成了收藏热点,使得其价位节节上升,年年向上推高。尤其是高品位的六张蒙、维文版纸币更是一券难求,身价百倍。这一势头使得国内外纸币收藏家大为吃惊。四、五年前一位国内很有声望的老收藏家出让了整套人民币,其价位仅为17万元人民币。还远远不抵今天一张蒙文版壹万元“牧马”的价值。该钞券在台湾正理钞币社编印的“中国近代货币人民币系列”书中9.5品标价35万人民币,全新品为100万人民币。真可谓是中国单张纸币价位之首了! 第一套人民币的收藏中素有被专家称为“十二珍品”的“伍元水牛图”、“贰拾元打场图”、“壹佰元帆船图”、“伍佰元瞻德城图”、“壹仟元马饮水图”、“伍仟元牧羊图”、“伍仟元渭河桥图”、“伍仟元蒙古包图”、“壹万元骆驼队图”、“壹万元牧马图”、“伍万元新华门图”、“伍万元收割机图”。但是经这几年的收集实践证明,其中高品位的六张蒙维文版纸币最难收集,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首先,这六张流通券是在第一套人民币印制后期,仅限在少数民族地区发行的。1951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布统一关内外币制命令。当年4月1日起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的流通券,5月1日发行蒙文的人民币“伍千元蒙古包”、“壹万元牧马”两种;同年11月1日在新疆省发行维文版的“伍佰元瞻德城”、“壹仟元马饮水”、“伍仟元牧羊”和“壹万元骆驼队”四种,限期收回新疆省银元券。其次是发行量少,留存量更为稀少。例如上海印钞厂从1949年5月到1954年共承印过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中的8种面额,11个品种。其中该厂1951年承印的维文版“壹万元骆驼队”是采用挪威道林纸使用双面胶版印刷工艺,印制数量较其它品种少的多。另外从藏家收集到的蒙文版“壹万元牧马”,其号码字轨均为《ⅠⅡⅢ》一种,号码位数是七位,但其高位数最大是“2”,可见最多发行量不到300万。鉴于这六张蒙维文版钞券是在解放初期内蒙、新疆地区发行,当时该地区经济落后局面还未能恢复,人民生活十分艰苦,很少有人有能力将其完整留存。而后1955年国家实行币制改革,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又限期将第一套人民币兑换交回国库销毁,再加上近五十年的岁月流失和“文化革命动乱”时期的毁坏,在民间留下的就十分稀少了,即使发现,大多也是品相极差。至使部分人民币收藏者只得用银行存档的样票集存。 第一套人民币纸币60种中稀缺程度排位前三名的当属蒙文版“壹万元牧马图”、“伍仟元蒙古包图”和维文版“伍佰元瞻德城图”三张。
上一篇:壹圆1-2 工厂
下一篇:1980年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