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币材趣谈


91邮票网 2012-06-21 18:47:25 浏览量:311

中国古代用作货币的材料颇多,大凡有贝壳、龟壳、兽皮、谷物、布帛、禽畜、器具、珠玉等,可说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贝壳

    贝壳是我国古代人民最早作为货币使用的。贝又叫海贝或海介虫,产生在热带海洋的浅水海域中。因其色彩斑烂,非常美观;质地坚实,不易损坏;小巧玲珑,一只就是一个单位,易作交易媒介;份量很轻,便于携带,故为古代人民所喜爱。他们到浅海中去采集,稍作加工便可作为装饰品使用。人们为了互通有无,往往把它作为等价物使用。

    据说,我国早在夏、商时代,就开始以贝作货币使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才废止。中国古代人民以贝作货币使用,这在我国的文字结构上可以反映出来。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几乎都有贝字,如贫、贱、货、财、贵等字即是明证。

    古代贝币基本上是圆形的。为了便于用绳索穿起来,上面凿一小洞,把几个贝穿在一起。朋是贝的单位。《说文》贝字下注说:“古者以二贝为一朋”。王国维说:“殷制五贝一系,二系一朋,因为古文朋字确像二系,而五贝不能分为二系”。《毛诗》郑笺说:“古者货贝,五贝为朋”。众说不一,可能数目有变更。但是,贝的形制:基本上圆形和有可以穿绳的孔,这和环钱以及秦半两有相似之处。

    龟壳

    龟寿命较长,古人以它作为长寿的象征。

    龟壳基本上同贝壳一样,具有天然的货币职能。一是龟壳比较坚固,经久不坏;二是龟比贝少得多,不易得到,其价值也比贝大;三是龟壳比贝壳大,可用人工分割。由于龟壳具有这些特点,帝王贵族以它作为宝藏手段。正如《礼记》说的:“诸侯以龟为宝”。《史记·平准书》也说:“人用莫如龟”。可见,龟币的地位比贝币高得多,但其使用范围却不及贝币的普及。清代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在河南省汤阴县所属的古牖里城,有数以千计的龟板出土,每板上面都刻有象形文字,专家们鉴定是殷代文字。龟板这种实物货币的使用,由此可见一斑。

    兽皮

    刻画兽皮作为货币使用,叫皮币。这在我国和西方古代都一样。原因是当时人民以打猎为生,兽皮较易得到。不少兽皮毛彩斑烂美丽,可作装饰品用,皮质坚韧,可以长久保存,且捕一兽要花较大劳动。其价值比较高昂。不过,兽皮价值高低不一,其贵重的只能在帝王贵族之间的上层社会使用。一是用于相互之间的馈赠;一是用于大礼重典,作为礼物敬献。由于古代等级森严,使用什么兽皮有一定的规定。据说,天子(或皇帝)使用虎皮,诸候使用豹皮,使臣或卿大夫使用麋鹿皮。士大夫婚礼使用俪皮。至于黎民百姓,地位低下,生活贫困,皮币不容易得到,它作为货币作用的范围,是极受限制的。

    到了汉朝,农牧业发展,猎业衰微,兽皮很难得到,皮币逐渐淘汰,金属铸币代之以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汉武帝为了当时经济上的需要,命人用白鹿皮币裁剪成一尺见方,上面绘以图案,名为白鹿皮币,并规定此币值铜钱四十万,作王侯宗室钥觐聘享时荐璧之用。一小块鹿皮,无论怎样彩饰,不值四十万钱,《中国货币史》说:“它可以说是中国纸币的滥觞”。

    禽畜

    大凡世界上古代游牧民族,都曾经以禽畜作为货币使用过。他们或以禽畜掉换禽畜,或以禽畜换取其他物品。

    我国古代较之世界各国早进入农耕时代,因而以禽畜作为货币的历史不甚明显,但也有迹可寻。古代有句话叫做“相见必以贽”。贽字从贝,即含以货财作礼品的意思。《周官·大宗伯职》云:“作禽贽;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既然帝王以皮帛作礼品,而皮帛是一种礼品,则羔、雁、雉、鹜和鸡等,自然是既作礼品又作货币使用了。古时的聘礼叫币,用皮或用马;婚礼叫纳征,用的束帛俪皮;而订婚时的礼物则用雁。这也是古人以禽畜作为币材的又一实例。孟子曾说过:“事之以皮币,事之以犬马,事之以珠玉”。其中皮币,珠玉都是古代的货币,因而犬马亦可能作为古代的一种货币了。

    粟

    谷物是人生所必需,本身是一种消费品;同时它又可作为财富来储藏。这就具备了货币的资格。《周官·旅师职》云:“掌衾野之锄粟屋粟间粟而用之”。

    以粟作为交易媒介,实际上等于物物交换。但也不尽然。因为古代的以粟为币,将全国之粟以一部份供民食,以一部份作实物即储藏起来。每当岁凶粟乏之时,国家将粟从粮仓里取出来贷给人民。人民以粟为币,进行交易或发展生产等谋生活动,度过凶年。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滥发钞票,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等于废纸,民间都以稻谷(担)为计算单位,它和金银一样,代行货币的职能。

    珠玉

    珠玉也曾作为币材使用过。但由于其价值很高、而毁坏极易,一有破碎,价值顿失。故一般以储蓄手段储存,较少流通。

    在币材上,珠玉为高贵物。故管子说:“古者以珠玉为上币”。《尔雅·释器》云:“玉十谓之区”。郭璞注云:“双玉日谷,五谷为区”。这似乎是古代使用珠玉货币的计算方法。但也有认为上币是指贵重品。

    农具

    我国古代以器具作币材主要有两种:一为农器,人人需要,但却不能人人铸造。因而农器成了人们交换的对象,久而久之,农具便成为交易媒介物了。《中国货币史》说:“布币是由农具铲演变出来的,可能是镈字的同声假借字,镈是古代农具的名称,古诗中有‘庤乃钱镈’的句子”。

    军器也是古代的一种币材。

    古代部落间由于战争频繁,交战双方总要损失兵器和将士。为了自卫,兵器人人需要,但兵器却不是人人能铸造的,因而,除了国家冶铸或缴获敌人兵器之外,人们只有以他物来换取兵器,这样就使兵器一度成为交易的媒介物了。

    古人称钱也叫刀,《中国货币史》说:“刀币体系很明显是由实用的刀演化出来的”。刀币主要有两种,大刀是齐国的货币,小刀是燕国等的货币。

    古代用具中有刀,古代兵器中也有刀,古代货币中也有刀,这是引人深思的事。

    布帛

    我国以布帛为币材,历史最长。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布帛的使用达到了全盛时代,影响深远,后来的钱也叫布或币。今天货币两字已成为交易媒介物的专用名词。货之材一般是指贝壳,而币之材则是指布帛。故贝和布帛是古代币材的二大系统。

    布帛作为货币使用,其单位如何定呢?《汉书·食货志》说:“周布泉之制,以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周官·载师职》记载:“凡宅不毛者有里布”。所谓里布,据郑众的注释为:“里布者,布参印书,广二寸长二尺为布。贸易物。诗云‘抱布贸丝’,抱此布也”。显然,里布是一种交易媒介,也可说是货币,古人抱着这种布币进入市场交易,《礼记·杂记》云:“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据郑康成注释道:“十个为束,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八尺寻,两五寻,则每卷二丈也,合之则四十尺,今谓之匹”。由此可知,凡布帛以匹为单位,每匹以两端相向对卷,卷合一端,两卷而成匹,故匹亦谓之两。如上所述,所谓布、卷、匹等都是指段。段有长短大小不同,其价也就不同了。由于布帛是人工织造,可悬一定式以为鹄,以为量度价格的尺度。《晏子》说:“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礼记·王制》亦说:“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布帛既作为交易之媒介,必须规定一定的尺寸大小,不得随意变更。如一布规定为广二寸、长二尺。它不够用作衣料,实际专为交易之用。

    古代布帛以匹为单位,但匹也叫两,而两这种单位名称却最为通行。《周官、媒氏职》云:“凡嫁女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春秋》云:“重锦三十两”。以及“币锦二两”,“百两一布”等等。两本为布帛幅长的单位名称,而又是重两的单位名称。但因人民习惯于布帛之两,故一直沿袭下来。秦始皇铸钱,其单位也用两,世称“秦半两”。

    周代八百年的币制,一直以布帛为本位。其他东西也虽作币材,但使用总不如布帛来得广泛,这可以说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特色。

    秦汉以来,虽盛行金属货币,然布帛币仍照用不废,延续了很长时间。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的货币材贝壳、龟壳、兽皮、禽畜、珠玉、谷物、器具、布帛,随着时代的转移,人类的进步,终究为金属货币的刀币、布币、环钱等所代替。

    现今世界上盛行的纸币,乃我国古代北宋时所发明,迄今已有千年历史。由此可知,中国的钱币历史悠久,千姿百态。数千年来,绵延不断,对其他国家和民族也发生一定的影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