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的收藏和辨伪(四)
2.钱币的辨伪方法
在了解了古钱作伪的方法之后,对古钱进行辨伪,也就有了注意的要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着眼;即辨钱文、辨形制和辨锈色。
(1)辨钱文也就是辨钱币上的文字,包括文字的组成、字体的风格和字迹清晰程度等,凡与文字有关的,均属之。
辨钱文首先可看其文字的风格。各种时代钱币都有其各自的风格,先秦以前布币、刀币上的文字属"金文"(或称"大篆")一类,秦统一六国后用"小篆",两种篆文风格不同,书写上也略有差异,前者更古朴,笔划回合曲折度大。另外,即使同为"小篆",时代不同,风格亦异。如王莽的货币用"垂针篆",北周三品用"玉筋篆",北宋有一部分钱为篆、隶、行,楷书体都有的"对钱"。凡作伪者,往往在字体上会露出痕迹,或笔划呆滞,或与钱币整体文字气韵不协调等,凡是经改刻的|文字,在字体笔划上往往南辕北辙,较易发现其作伪的痕迹。
辨钱文还要看字迹是否清晰。真品一般以母钱翻铸,假钱虽可能用真钱作I模子翻铸,但这真钱一般都有所磨损,不可能超过原来的母钱,这样翻铸出来的假钱虽铜质很新,但字迹却显得模糊。当然,真钱磨损时间长了,字迹也会出现模糊,那与假钱的模糊怎么区别?这就要细看该钱体铜质的磨损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字体与整个钱体的磨损情况(程度)是相一致的,如钱体铜质较新,形较完整,而字迹却模糊,显然是造假的可能性大了。凡遇到字迹模糊的珍稀钱币, 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2)辨形制钱币形制包括造型、铸造工艺和币材成分等。先秦刀币、布币的币身大多极薄,其浇祷口刀币在环上,布币在首端,边缘常留有浇祷时溢出的余铜。而作伪者大多不懂这一铸造特点,画蛇添足,将余铜锉磨加工或磨去,反而暴露出伪造的痕迹。不同时代的钱币,铸造时采用的铜材会有不同的金属含量配比,形成不同的铜合金。春秋战国到三国时,主要为青铜,明清钱币主要用黄铜,新疆清代钱币用红铜,又称"红钱"。清代咸丰宝福局铸造的宝福钱,皆用红铜铸。而作假者不识其详,常以黄铜伪造之,从而露出破綻。
在检测钱币质材时,辨其声音亦为一简便之法。古钱币年代越久,敲击之声音越暗哑。一般先秦古钱均为暗哑,明清钱距今时间较短,尤其是清钱,碰撞后声音则为亮音。
(3)辨锈色分辨铜锈真假是鉴定古钱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一般传世的钱币,很多没有锈色,但色泽深沉古朴。入土几百年以上的古钱,锈蚀程度往往较深,锈渗入钱体内部,板结坚硬,行业人士称"入骨锈"或"硬绿锈",用手一般抠不掉,即使用金属工具也难以剔除。唐宋以前的生坑出土钱币,绝大部分均如此。作假的锈往往易被手指甲(或火柴棍等)抠去。有些用酸类和盐类浸泡做成的假锈,锈色呈"粉绿",锈层薄而艳,易辨认。用胶水、油漆和颜料混合做成的假锈色,质感粗糙,不均匀,呈小颗粒或糊状的堆积物,行业人士称之为"疙瘩锈", 可用指甲抠掉,露出原铜的底色。
上一篇:钱币的收藏和辨伪(三)
下一篇:怎样辨别好的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