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的收藏和辨伪(三)


91邮票网 2012-08-07 08:42:41 浏览量:363

二、钱币的辨伪 
   收藏钱币,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辨伪。市场上假古钱很多,不要说初涉钱币收藏者,即便是一些老行家,有时也难免会看走了眼,买回的是赝品。

   以制造假古钱而骗取钱财的事,并非今日才有,早在清代乾嘉年间,就已有不少。清人鲍子年在《泉辨》一文中,曾对当时的作伪之事作了揭露。据有关资料记载,清同治、光绪年间,陕西的苏兆年、苏亿年弟兄俩,就以制造假古钱而著名,其造假技艺之高,连许多著名的古钱收藏家都上当受骗。

   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兴起,以造假币而牟利的不法之徒也纷纷出笼,大肆造假,甚至组成"专业队伍",开设地下"工场"、"作坊",接受客户"订货",生产大批假货。在陕西西安近郊的几个区县,山东、河南的部分县市,都有一些村镇作坊,铸造了大量的假古钱,在集市上出售,以至伪钱充斥于市。因此,收藏者要不"挨斩",练就一双能辨别真假古钱币的火眼金睛,这是十分必要的。

1.钱币的常见作伪手法

  (1)钱坯作伪主要手段有翻铸、改刻、嵌补和拼接等。
翻铸:即用真钱作模子,化铜翻砂铸新钱。也有的参照钱谱拓图,摹仿刻模翻祷。还有的甚至臆造钱文或图案,刻模后翻铸,诈称"出谱"的稀见品。这种假钱被称为"臆造钱",即历史上实际没有这种钱,纯为凭空臆造出来的。

   一般来说,用真钱翻铸的假钱,钱文的笔划较粗,细部模糊,铜质亦有区别, 市场上大部分的翻铸假钱均如此。只有那些工艺精湛者,不易看出破绽,需依靠其他检侧手段仔细辨别。

   改刻:即把一般常见的古钱,改刻一两个字,或将真钱中较厚者,磨去某-钱文,使其变为珍稀钱币。例如,将一般的五铢钱中的"五",改为"三,即成为"三铢钱"。将"半两"改刻成"半半"钱之类。又如将"大观通宝"小平钱改为臆造的"大同通宝";将"洪武通宝"背文"五福",改成"三福";又将"咸丰当五十",改刻成"当三十"等。一般"五"改刻成"三"极为容易。还有的将一些记号钱改刻, 利用流铜或锈块,改刻成钱文或星月、瑞雀、祥云等图案。改刻后又经过作旧处理,使鉴别者往往较难辨认。

   嵌补:即将某一普通钱币的钱面文字挖掉一两个,然后用铜片、铅、锡或塑料等,刻打成钱文、图案,或取另枚古钱中的某一钱文,用油漆、胶水或焊锡补贴上去,使之成为一枚珍稀钱币。如将"圣宋元宝"的"元"字剜去,另将"元祐通宝" 的"通"字取下,嵌补在"元"字位置上,然后做成假锈,即成为一枚珍稀品的"圣宋通宝"。这种方法伪造的钱币,往往欺骗性较大,因其文字形制都较古老,铜质也基本相当,一时不易辨认,一些钱币内行人士也有上当受骗的。
拼接:即将两枚大小相同的古钱,钱背磨薄,然后焊接或用粘合剂粘接在-起,成为一枚两面都有钱文的"合背钱"。或用锡焊、银焊法,将原钱截取一部分, 焊上另一钱的部分,使钱文改变。或取常见钱的外廊,用焊接法套镶在小平钱的外缘,使之成为稀见的宽缘钱。这类拼接钱虽作伪者经过打磨,做过假锈,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仍能发现其形迹。

   (2)锈色作伪古钱币的锈色,一般有"生坑锈"、"水银古"和"传世古"几种类型。

生坑锈:有红、绿、蓝、黄等色,系氧化锈色,有薄有厚,有的较均匀,有的则凹凸不平。市场上所见的假锈,以"生坑锈"为多,其作伪方法亦多种,有的作伪者将假钱浸以盐酸,埋人土中,一两天后就会变得色彩"斑驳"。或将假钱直接埋入潮湿的酸性土壤之中,若干年后取出,便满身绿锈,酷似出土之物。或用清漆、胶水、松香或其他高分子材料,粘合剂等调和颜料,涂在钱币上,然后再用细砂打磨,就会变成不同色坑的"生坑"锈色。或用极细的铜屑末和以硝酸、颜料、粘合剂,涂在假钱上。此法做假虽铜锈较牢固,但神采较差。

   水银古:是指古钱的颜色黑而发亮,犹如黑底上涂了一层反光强烈的水银,这种锈色一般较难做假。

   传世古:指未曾人土或出土时间较长,经人手反复摩挲过的古铜钱,光泽明I亮,颜色油黑或纯青。做假者一般用油烟熏黑,或涂上黑色的油漆涂料,然后打腊上光。


 



  标签:辨伪  钱币的收藏和辨伪(三)  钱币收藏  作伪手法  

  上一篇:竹刻历史回眸(下)
  下一篇:钱币的收藏和辨伪(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