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古玩收藏市场永恒的话题


91邮票网 2012-05-31 12:14:09 浏览量:375

捡漏到底是什么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藏品是物质的,但它给人的主要是精神愉悦。从古代帝王的千金买笑,到几年前贝克汉姆在昆仑饭店住过的未经打扫的房间被一位女孩以3800元拍得一夜使用权,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类本身是简单的动物,需要的只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短暂的快乐。因为只是个人的娱乐,并不伤天害理,也就无关公德。

为什么比尔·盖茨富可敌国,立下遗嘱只给子女每人一千万美金,其余的都回报社会,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积累财富?一是习惯了,这种习惯让他生活充实,能够找到自我。另一方面,虽然金钱对他来说只是一个符号,但这个世界头号富翁的符号可以给他快乐。哪天他成为了世界第二富翁,他会很不开心。

就像网络游戏被许多人痴迷一样。或许在现实生活中,他付出了很大努力仍没成就;而在虚拟世界中,他能迅速实现梦想,享受当伟人、做英雄的快感。

古玩本身拥有传奇色彩,能够满足小人物的英雄情结,这就是为何许多人梦想付出很小代价能够捡个大漏、古玩行业也永远有巨大市场的原因。

捡漏:有收藏乐趣也有发财梦想

谁都知道能够在市场上捡漏是收藏的至高乐趣,因为这说明有超人的见识和眼力,能沙里淘金,同时,因为见人所未见,自己也有一种独享其乐的快感。此外,捡漏还有一种乐趣,这就是发财,是用眼力换财富,用一块钱换来了价值十块钱、一百块钱的东西,谁不乐啊。这不是钱的问题,就是亿万富翁有了这样的经历也一样高兴。

但是如果天天梦想着通过捡漏发财,那就是另外的概念了,因为目的不是沙里淘金的乐趣,是发财的乐趣,这完全不同。几年前古玩热刚刚兴起的时候,市场里有很多“淘宝人”,他们喜欢古玩吗?喜欢,懂吗?不懂,不懂审美,不懂历史,也不知道文物艺术品的传承规律,但是自以为很懂,懂一些什么气泡啊、橘皮纹啊、金丝铁线啊这一类的名词。目的是什么?发财。因为自以为很懂,所以非常自信能够捡漏,也因为自以为很懂,所以也常常看到所谓的“漏”,别人不买,那是因为别人不懂,只有他懂,所以经常在买,但是攒了一大推毫无价值的东西,真想兑现发财梦想的时候,一件也卖不出去。

其实,真正的捡漏还有一大乐趣就是撞上了大运,对真正懂行的人就是这样。一位玩儿了20年的行家,20年就捡过两次漏。100元买的,当时能值1000元,他非常高兴。可是那些梦想发财的人呢?对这样的“漏”不屑一顾,他们的期望值是100元买的最好能卖一万、十万。

投资与捡漏何干

其实收藏品的投资回报是公认的。不仅仅是古玩字画,烟标火花、海报、像章等等大众藏品这些年都在升值。

其实,只要真心喜欢,认真研究,绝大多数收藏品都能升值,因为资源有限,需求量在不断加大。现在有的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也考虑投资因素,投资潜力好的多留些,相对不好的少买些,认为市场走到一个高峰的时候就考虑是不是出手一些,这都很好。但是不能自己只知道一点皮毛,天天希望捡一块大金砖。不过从整体上看,现在这样的人在减少,原来一些抱有这样心态的人都退出了市场。

投资决不是捡漏

这些年,人们对一个概念已经非常熟悉——文物艺术品投资。有人统计过,在全球范围内,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高于股票和房地产。在国内,局部市场也出现过非常惊人的投资增长,比如齐白石的画,2002年大概两万一平方尺,2004年呢?20万!10倍啊。要知道,一幅画一般不会是一平方尺的,三四尺的居多,所以对一幅画而言,两年多时间就有三四十倍的涨幅,5万块一下子变成100多万,够吓人的。

但这和梦想发财的那种捡漏没有任何关系,这种艺术品的增值显然不是自然增值,在这样的增殖过程中一定有人发了大财,但首先这种增值也不正常,不会经常出现,不会人人有份,其次,一幅齐白石的画在2002年买进的时候也是5万元,那时的行情就是这样。那时候在市场上花500元买的齐白石,以为捡漏的东西,八成是那种“一眼假”,能升什么值!

投资精品永远不亏

收藏品投资的门槛说高也高说低也低。低在哪里?工薪阶层也能玩,比如古钱币,先秦的刀币、布币这些年涨了多少啊。一枚三字刀几年前是五六百元,很多人都可以买,现在好像是五六千元了。如果当初手中留的多一点,怎么不挣钱?为什么说门槛也高呢?这就是眼力、见识要过关。

真正的收藏品都在涨,只是有些涨的快一点,有些慢一点。如果是精品,肯定涨得更快,永远都不会亏。但是要进入真正的收藏行当,要迈过这个门槛,要知道什么是收藏品,什么是收藏精品。过不了这一关,别说捡漏了,投资都难。

还有没有漏可捡哪里还有什么漏

现在喜欢收藏的人这么多,懂行的人这么多,古玩字画哪里还有什么漏。当初农民出售给商贩,农民不懂,商贩也不懂,摆在市场上被行家看到了,他们懂,所以他们会捡漏。现在的商贩都很懂,而且农民也有这个意识,他不懂这是什么,也不懂市场行情,但他知道这东西会很值钱,漫天要价,要价可能比市场行情还高,哪里还有漏。再说古玩这东西资源有限,这么多年新出现了多少收藏家,真东西都积淀在这些人手中,出现在市场上的有多少?市场里又有多少行家在寻找?所以不会有漏。

藏家不妨另类捡漏。

正因为古玩的独特性能给人以炫耀的资本,在很多人不缺钱的时候,他是不会轻易转让藏品的。而历史上的精品数量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进入流通领域的会越来越少。

随着收藏者水平的提高,前些年那种幻想花很少的钱就能捡个宝贝的玩家已经被公认为幼稚。既然无缘官窑、古玉、名人字画,而玩家还要玩,那就只能另想办法了。许多玩家别出心裁开发了能够属于自己的类别,这也就让收藏领域千奇百怪、日新月异。

一位藏家,收藏了很多弩机,主要是先秦的。各种各样的形式,有带铭文的,有错金的,漂亮极了。说兵器,有人收刀剑,有人收箭头,说铜器,有人收铜镜,都是先秦,都不少见。弩机既可以算铜器类也可以算兵器类,可是很少有人专门收集,专门研究。弩机因为关注的人少,所以并不贵,可是他现在收到这个规模又是什么概念?他算是捡漏了,捡了一个门类的漏。

因此,作为玩家,在古玩精品日益难求的现实面前,不妨放开思路,自己创造或者挖掘一些独特的藏品,这应该算是另类捡漏。

藏有所成需要过程。

物以稀为贵。因为出品量大,存世量大,很多当代藏品并不值钱。作为玩家,不妨根据自己可操作性,选择喜欢的藏品,使其系列化。

据了解,第一套大全、好品相人民币目前市场价在150万元开外,且货源已十分难觅;而第二套人民币自2005年开始出现较大的涨幅,特别是1953年版元券全新品相更是少之又少,很难买到,市价不断上涨。目前全品相的第二套人民币全套市场价格已接近7万元。这给收藏者一个启示,如果你能在现在做个有心人,选定一个收藏系列,耐心地积累,无论是在收藏成就上还是在经济回报上,都会有所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