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玉器收藏亦多精品


91邮票网 2012-08-27 22:02:01 浏览量:335
  回溯华夏历史长河,玉已经深深融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当中。远古时期,玉是王公贵族的专利,是宗教祭祀以及权力的象征。到了明清,很多玉已经为寻常百姓所拥有。由于玉器便于保存,各代均有大量实物留世。如良渚文化中,一个遗址就有500余件古玉出土;红山文化的中心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一带,近年来已经发现墓穴500余处,这些墓穴大多被盗,大量红山古玉器散落民间;商代600余年历史,仅妇好墓遗址就出土750余件古玉,其他被盗商墓的古玉不知所终。明清两代,玉器收藏已经普及,不仅王公贵族爱玉,就是一般百姓也都有玉器收藏,所以玉器存量很大。

收藏于民间的古玉,有没有精品?如果有精品,那又精美到什么程度呢?有的学者曾广泛接触民间收藏家,并考察文物市场,发现有的藏家收藏红山、良渚、齐家,以及商周、春秋战国、两汉等各时期古玉成百上千件,存在不多见的稀世珍宝。古代玉器历史悠久,绝非我们在博物馆所见的小璧、小璜所能代表。在历史上,玉器的许多器型,无论从创意、纹饰、尺寸、工艺,都达到不能想象的高度。

众所周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古墓在历史上不同时期被盗,而国家发掘不足古墓总数百分之五,加上抢救性发掘也不足百分之十。就以商代为例,有商一代600余年历史,完整发掘的只有安阳妇好墓。妇好只不过是商王的一个嫔妃,而真正商王、王后的墓没有发掘记录。有人推测这些王墓大多也被盗,那么这些墓出土的玉器不可能人间蒸发,它们除少数被国家查扣外,大多流落民间或国外。

民间收藏长期以来不被重视,普遍认为精美的藏品大多收藏在博物馆或国家收藏机构,其实,目前博物馆收藏玉器,大多是抢救性发掘品,精品甚少,不能代表古玉器的发展水平,这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如果我们的学术研究仅以此为根据,采用器物类型学来进行比较,不仅论据不足,且研究不可能深入,有可能把人们引入歧途。中国玉文化博大精深,古代玉器美轮美奂,不是现存博物馆玉器所能代表。

今日民间收藏,人数众多,据统计,收藏队伍达到6800万人,玉器收藏者将近2000万人。在收藏人群中,不乏各行各业专家,他们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有更加深切的感受。他们的收藏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理性的艺术探求和文化寻根活动,使得整个民间收藏呈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研究性的专家群体开始形成。现在许多收藏家,对所收藏的文物不仅是“玩玩”,更重要的是通过收藏,增加有关文物知识,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目前,一些收藏家根据多年的收藏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著书立说,成为古玉研究的生力军。第二,民间收藏成为新的文化理念的创造者。许多收藏家根据多年的收藏实践以及深入的研究,尊重权威又不迷信权威,从盲从、怀疑和挑战中走向成熟。他们敢于打破旧框框,提出新的观点,使一些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比如,过去人们的观念里,红山文化的C龙只有四件,现在看来这种观点过于武断;过去认为乾隆玉器是中国玉文化的巅峰,现在看来这种看法有一些问题;过去认为汉代青铜“马踏飞燕”造型是孤品,其实这种造型于汉代玉器中便可以见到;过去认为一块随葬玉璧就是国宝,现在看来更为精美的玉器不计其数;过去认为玉器从器型到纹饰是仿青铜器,现在看来谁仿谁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等。中国玉器史上的许多真相,正在被民间收藏家所发现和披露,中国的玉器史似乎到了重新认识和改写的时候了。第三,珍藏的文物具有明显的抢救意义。许多收藏家,具有很好的学术素养和艺术鉴别能力,他们的收藏已经不是那些“瞎买瞎撞”低水平的重复。在文物的保护和传承上,他们以收藏文化为己任,不断办展出、办博物馆、开研讨会,这是保存古文化遗存,并让它成为教育群众、传承历史的有效办法。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许多非常珍贵的文物被抢救留在国内,避免了文物外流。



  来源:北京日报
  标签:北京日报  精品  民间玉器  民间玉器收藏亦多精品  收藏  

  上一篇:2012年紫砂市场现状 紫砂壶鉴藏七忌
  下一篇:黄龙玉从炙手可热到市场遇冷 收藏可从中端价位入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