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紫砂陶与现代陶艺


91邮票网 2012-03-31 15:04:35 浏览量:399
   紫砂自从分门立派至今,经过数十辈艺人的努力同积累,形成了它一整套的语言及区别于其它陶瓷的形象.从存世作品看,早期造型主要采用几何形分割、组合,图案型的规则处理(如筋纹器)等,其手法是较规矩、有法度、重对称,制作讲究,淳厚古朴.此类型奠定了紫砂传统造型的基调.经过长期的沿用、发展,形成了一些法度和规律,现在大多数作品皆是秉承了这些法度及规律,或是在此种度量语言上加以扩展.可以说:即便是至目前为止,它还是紫砂造型语言的主流,是组成紫砂美学内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后随着陈鸣运氏等为代表的仿真作品俗称“花货”的出现,又开创了一个新的格局.这类作品用细腻的手法,通过对对象作逼真的、微妙微尚的塑造,构成了独特的形象,开创了紫砂陶的又一流派.墨客因酷爱砂陶而介人作书画陶刻,又使作品平添了几分书卷之气,加重了文化气息及纯艺术倾向,使之介于工艺与纯艺术之间,形成了紫砂的又一风格.以后紫砂陶创作基本上是在这三大语言体系中流涟、徘徊、完善和变化.久而久之,愈积愈厚,在树主起自己形象的同时,又限制了自身的进展.
    现代生活造就现代艺术,现代艺术是现代生活的必然产物.随着人类精神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紫砂陶的发展逐渐受到了一些现代设计思想的影响与冲击.由于一些艺术家、美院人士的直接参与,这种影响日见明显.特别是较为年轻的一代陶人,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层次的普遍提高,有的经过专业培训和纯美术的学习,较多地接受了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其作品更多地注入了人的因素,如人性、理念等等.更多地传达出作者的审美、境界、个性、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传达出现代文明气息,将现代意识与传统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新的境界.有心人可从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问世及前两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所展示的紫砂作品中发现,一股现代陶艺的清流通过几年的蕴育已经悄然汇成.
    人们将一种运用陶瓷材质作纯主观性创作的艺术形式称之为“陶艺”.“陶艺”一词,义不同于一般所指的“陶瓷艺术”这个概念.从意义上讲是个比较新的名词.为了区别,我们还是称之为“现代陶艺”比较贴切.
    现代陶艺,是用陶瓷材质作为创作手段来展示作者个性、认识、审美、情绪、意念的一种纯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创作是一个纯美术的思维审美过程.它是陶瓷,又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陶瓷,它具有比一般陶瓷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及精神特质,它同传统的陶瓷在美学上有着本质的差异.一般地说,它排斤模具复制,强调手制.
    现代陶艺在西欧、日本及台湾等地区较为重视和普及,在中国则起步较晚,氛围不浓,并缺乏系统的活动及倡导.因此发展也较为缓慢,甚至许多陶界人士对“现代陶艺”的涵义也不甚了了,故亦不易为人们所接受.
    然而,社会毕竟不是真空,人类的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都在不断提高.“现代陶艺”形式的作品出现在紫砂的大园地中,同社会文化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也可以说是它的必然产物.无论它以后能否成为紫砂发展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意识,手法、特点、创作倾向终将对紫砂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传统的紫砂陶是将设计作为第一性.作者首先要受制于功能效用,其次要合乎工艺操作规范(即传统的制作方式与语言)譬如一把壶,首先要可泡茶,且使用方便,然后在此基础谐调整体关系及局部处理,再用传统的制作方式进行制作,因此在一定程度限制了作者的创造力与表现力.现代陶艺则是以主观意识为第一性,注重自我表现.它的制作可以是一个具象的形,也可是一个抽象的形,或是一个器皿之形.即便是一个器皿之形也并不首先考虑它的实用功能,而是通过这个实体来抒发表述作者的感党,理解,将他的审美结果通过作品传达出来.它的手法可能是写实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可能是对某个情节的描写,也可能是某些意念的抽象表述.此时,这个实体本身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形、色、空间处理后这个实体所传达出来的作者创作的心理审美过程、所思、所想、所喜、所怒、所哀、所乐.其它因素相对来说是次要的.它带有更多的精神生活痕迹及文化因素.比之于绘画,此时陶土似乎成了笔墨纸张,只是表露作者心境的工具而已.它可以不考虑其它因素如实用功能等等,也不一定排斥这些因素.简言之,传统的紫砂与现代陶艺最根本的差异在:前者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后者则属于纯美术范畴,前者重“工”,重制作,后者重“思”,修养和学识;前者形成陈式化,制约较多,后者思路广,少约束;前者风格相承,后者多变求新;前者传统因素重,后者现代味浓.这些差异的形成主要在于所接受的文化背景不同,作者的思维活动及出发点不同.
    当然,在传统与现代两者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是泾谓很分明,甚至很模糊.由于某些特定的因素与方式,在某些作品中两者的涵义不同程度上交织在一起.就是在一些现化陶艺意味很浓的作品中,也显露了两者在不同程度上交织在一起.这类作品有双重特点:一是继承沿用了传统,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注人新的观念和活力,加强了作品的审美特性和欣赏特性.可以说,它们是“现代”与“传统”的桥梁或台阶,是紫砂某个领域的发展过程,是沟通两者之间欣赏习惯的跳板.
    紫砂经几度盛衰及多少艺人的积累,见借它雄厚的实力,优秀的传统形成了它巨大的魅力.它的质地美感,丰富内涵,却是其它陶瓷难以企及的,但正是由于它优秀的传统魅力之巨大,加之传统艺人文化层次的限制,师傅传徒弟的狭隘的师承方式,导致多少年来一直在传统氛围层中转圈,其根本原因在于观念没有产生大的变化.而现代陶艺形式的出现,恰恰是观念变化的产物,是文化层次提高,现代思潮冲击,人们为适应现代社会形式需要的结果.那些追求个性,注重内涵,形式独特,融人现代因素的作品,给原有的紫砂传统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使之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及余地,扩展了生命力.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应怎样去谐调两者间的关系,使它们成为发展紫砂的有益的、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优秀的传统不能放弃,要妥然继承,然而仅有传统似乎又感到不足,需要发展,两者不可偏废.新陈代谢,推陈出新才是出路.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绘画发展到清代那样况溺于古法的局面,限制了自身生命力的发展.
    现代陶艺形式的出现,丰富了紫砂的语言,对紫砂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或许它还会起到更为巨大的用,甚至成为紫砂的一大家族,或是未来紫砂发展的一个雏形.也可能是昙花之现,但它的影响已经明显,不容低估.就象一国家的科技研究不管能否被广泛应用,但它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一样.
    由于现在紫砂陶界及接受界与现代艺术意识还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现代陶艺还不易广为接受,还需要引导及文化层次的普通提高.但人们不妨暂且摆脱一下传统的审美习惯,去重新审视一下现代陶艺这个紫砂新成员,仔细品味一下它的特点,它的境界,以便作出更为广阔的选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