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岢:神威奋勇 儒雅知文
作为“义绝”的三国英雄,关羽曾经四次现身于方寸。先是1988年11月《三国演义》第一组中的“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以及小型张“千里走单骑”;后是1990年12月《三国演义》第二组中的“三顾茅庐”。在这些叙事性的邮票中,除了“千里走单骑”外,关羽皆不是作为第一号人物出现的。但是2011年发行的《关公》一套两枚邮票及其小型张,却是以这位“武圣”人物为中心的。其中,“千里单骑”、“夜读春秋”两票较传神地写实了《三国演义》第77回,关公遇害后的几句叹词:“神威能奋勇,儒雅更知文”;“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赤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南帝赤熛怒。关公面对的就是这神明赤帝和朗朗青天,或者说,他就是赤帝青天的代表人物,他就依仗着这样的民望、民愿,一步一步地被推崇升华,成为了中国唯一的一位“武圣”。
关羽被神化,是有着历经千年的过程。他的“成长”是奠基于我国那一时代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小农们对于王道、仁政的羡慕、追求、推崇,于是把关于塑造成为集中国传统美德——忠、义、信、智、仁、勇于一体的一个代表人物。“通过他彰扬的是彪炳日月、正气浩然的‘华夏魂’。”(《集邮报》2011年7月30日王俊清、白涛文)。在《三国志》上,他虽只有千字的记载,千年间、千百万人民群众却本能地十分喜爱地把他演变成“圣”、“神”……
关公本质是为“儒将”,“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夜读春秋”一票作了真实的写照。可关公还作为道教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或作为佛教的“迦蓝”(护法神),方寸上是否该表现,或如何表现,这是个题外题,也许可借用民间的众多传说或已存实的塑像,来作补充。关于塑像,杭州灵隐寺十八伽蓝旁,就塑有关羽像,佛徒心目中,关羽就是第十九位伽蓝。而在国家名片上,《关公》邮票的应运而生,成为“关公文化”的又一物质载体。它不仅正确地表现了这一传奇人物,且借彰扬的细节更深刻地展现了主题,展现了关公的精神。邮票两张,所表现的是正处于命运顿挫、蹇促之间的关公。“一日,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即度期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关公虽受之,却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刘备所赠之绿色战袍)罩之”。为此,曹操曾笑之,而关公答曰:“某穿之如见兄面”。(《三国演义》第25回)方寸作者,十分注重并画透了这一内含丰满的绿袍,邮票及小型张上,关公所穿之衣,有的虽是在盔甲之内里,可皆为绿色——而又在这细节上,再铺垫了绿帽上的红缨、坐椅下的虎头“地毯”,活现了关公的忠、仁、义、信;而他右手握《春秋》,左手捋长髯的夜读像,从容之中更显智、勇。或有评论说,关老爷这两张图像,已有千年历史,早成“模式”,两张邮票的构图以及形象,缺少创新。但我认为,这两张图像透露出了人物的性格、品质、乃至身份,因此就有了生命,故得以生存千年,它因具有实质意义而显出美,形既真,故神自飞扬。
关公千年,不仅活在底层贩夫走卒心中,被赞为“先武穆(岳飞)而神,后文宣(孔子)而圣”(杭州关庙),还受到了历朝历代多位帝王的喜爱、赞颂。当然,这些孤家寡人看重的是他的忠君思想和行为。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信奉道教的宋徽宗就封他为 “崇宁真君”,此后他的家乡关帝庙中就有了由此名而建成的崇宁殿。清朝君王对他更是宠爱有加,崇宁殿内,关公的木雕神龛上有康熙帝的“义炳乾坤”横匾,门楣上又有咸丰帝手书的“万世人极”的匾额,檐下则是乾隆帝钦定的“神勇”二字金匾。三匾叠置,是满族三帝对关羽这一汉族军将的无限赞美。由此可见关公其“华夏魂”,是如何地深入民心乃至帝王心!而小型张的美,其构思的神韵,就活似这一神龛。其上方,金色边镶龙凤捧日,其中蓝底衬映着的是乾隆御笔的“神勇”二字,补以红底映衬的“钦定”御宝,在金光灿烂一片之下,是手持青龙、身披绿袍,红脸长髯的美髯公,可他并不是崇宁殿神龛中的那尊着帝王装的关羽神像。我更喜爱小型张上这位披挂将军战袍、手持大刀、准备撕杀甚至献出头颅的平民将军。光绪五年(1879年),大约是出于对忠义的崇敬,光绪竟封关公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德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帝圣君”长26个字的名号,仅比他祖爷爷的祖爷爷“大行皇帝”努尔哈赤少了一个字。可关公终究是个“断头将军”,是否愿接受这样的谥号?河南周口关帝庙有一联,就对此作了抗辩:“头颅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看来孤家寡人是十分不懂得平民将军那颗赤忱为国之心的。
解州(镇)关帝庙前楹联诗曰:“圣德伏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英名震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读《关公》邮票,我将永远铭记此楹联!作者:余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