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邮票的传统特色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429

   有人说,现在邮票市场里凡事急功近利,现在“猴”涨急了,就失去了主心骨;之后跌了,又没有了方向。邮友们论邮市,张口就说什么阻力位、支撑位,像在炒作股票。

   国家邮政局的集邮管理部门在迎合、配合着这种急功近利的炒作,对于诸如版式、厂铭、齿孔、背胶、印刷、制版等传统的集邮者收藏研究的知识并不受重视,而恰恰是这种传统的研究,对邮品的保值、增值有深刻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红军邮”的成功经验,就是传统集邮研究成功应用于邮票投资的范例,如果没有拆分给每个战士,就不可能知道通齿与不通齿的比例,这是对现在急功近利者们最好不拆包、拆了不值钱观念的最大讽刺。没有这种对版式的研究,就得不出物以稀为贵的二分(通齿与不通齿),而不通齿价格大大高于通齿版的原因是,通齿不能变为不通齿,反之可以。

   “白鳍豚”的发掘,能得到市场长时期的关注和青睐,也是对传统集邮研究成果应用于市场的生动案例,发掘五拼图,让50万的量,起码被五等分,得出每图存世量最多10万本的结论,而五拼图的发现,完全是对印刷、设计多少有点认识才能发现的,底纹纸是怎么一回事,现在还有集邮者不知道呢。
现在呢,少见人提什么版式了,例如沈阳邮电印刷厂就很多邮票的印刷是采用通与不通并行的;北京邮票厂很多20枚左右一版的所谓“小版”,也是采用通与不通的。

   民居票有说6种、有说7种粗齿和细齿的区别;而大头三分究竟应不应该视为三分票的另一版式列入与小头三分并行的目录里呢?这些都是值得研究和发掘的。

   总之,邮票这种特殊性,有别于股票市场,只有你深入研究,投资才能成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