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季以来,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发行的邮票全线飘红,这一轮邮市复苏,喜得大批邮迷奔走相告,热烈欢呼邮市的春天终于降临了!不过,我作为一名曾趟过邮市浑水的见证者,却要为邮迷、特别是邮政部门泼点冷水——希望人们不要忘记上世纪90年代邮市走麦城、持续低迷整整13年的历史。
我国集邮事业历史悠久,自1878年发行第一套清朝“大龙”邮票以来,无论清朝、民国、解放区票,还是建国后发行的纪特、“文革”、“编号”、JT票,品种繁多,不乏闻名世界的珍品:如清代“红印花”、民国“宫门倒”、解放区“稿字四方连”、新中国“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蓝军邮”等。这些邮品之所以珍贵,盖因其一问世即毁版,且发行量少之故也。
然而,我国因经过十年浩劫,当1978年全国集邮事业复苏之际,邮电部门也许出于满足日益增多的邮迷的需要,陆续将库存的老纪特票取出,供应市场,以致邮迷怀疑老纪特票的模版仍在重印新票,最终使其价位下跌。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认为一些老纪特票的模版没有销毁。从我家许多老纪特票被一个老邮贩骗走后,父亲重新集齐的纪1至纪13来看,票面很新,他老人家还专门标明为再版的。
由于纪特票再版,遂发展到1996年早春邮市发狂时,一些近年发行的JT票的价位,竟超过了不少老纪特票,如特3“伟大的祖国”、特13“胜利完成一五计划”等鲜有人问津。总结1991和1997年两次邮市由盛转衰的教训,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存量邮票和再版邮票的冲击,同时还影响了中国邮票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和价位。
按万国邮联的规定:任何一个国家新发行的邮票必须毁版和公布发行量,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波兰和匈牙利,故这两国的邮票升值潜力较大。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金箔小型张摇奖券在各大邮局发放,我和父亲足足排了一个半小时才轮到。该套“金箔小型张”一是政治影响巨大;二是邓小平同志去世后,其肖像首次上邮票;三是该票面值50元,创建国以来邮票面值之最;四是发行量较少,即使全国持有邮卡者,也只能以摇奖的形式,供应50%人次。所以我预测其有很大的升值潜力。
可是,奇怪的现象很快如大片阴云笼罩着邮市,金箔小型张在8月份以后便跌进面值。究其因,乃是众多邮迷不相信邮电部公布的发行量,更被以前再版老纪特票的违规动作吓怕了。针对这一反常现象,11月9日,邮电总局在人民大会堂郑重举行了“香港回归祖国”金箔小型张印版、模具的交接销毁仪式,并宣布这枚小型张发行量为2000万。
遗憾的是,邮电部门的这一举措几乎没有效果,乃至金箔小型张在当下的邮市,其价位仅在每枚50-70元之间徘徊。从“香港回归祖国”金箔小型张和老纪特再版票的命运,促使我们既要反思曾经有悖国际集邮界游戏规则的教训,又要防止邮市的大起大落,也即在邮市复苏中居安思危。作者:秦维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