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从小就知道读书明理,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接受儒家思想的传教,而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其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其思想倡导“礼治”、“德治”、“人治”,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在辞世后一百多年之后的汉武帝时期,由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确立了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学派的经典为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几百年来,四书五经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历代科兴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台湾更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正因为孔子的儒学思想被确立为治国理学的正统思想,历朝历代对孔圣人更是推崇备至,并给予他许多封号,孔子殁,鲁哀公尊为“尼父”;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据《宋史·夏国传》和吴广成《西夏书事》记载)这一封号是历朝历代最高级别的;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封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至圣先师;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清世祖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世祖封至圣先师;中华民国,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封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地位一直高高在上。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9月28日,时逢孔子诞辰,海峡两岸不约而同以邮票的形式来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圣贤。
虽然现在孔子的地位已经达不到封建社会时的高度,但作为中华文化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文化地位是谁也撼不动的,两千年来,正是由于儒家思想的流传,将中华民族始终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尽管曾经出现过一些不和谐的情况,但中华文化的主流,时至今日,依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而孔子的德、言、行依然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纽带。
观邮票,赏邮戳,知历史,明古今。
方寸虽小能容大千世界,文化精深展现历史文明。作者:闻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