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周刊》邮票天地编者按〗邮票天地专栏自开辟“集邮信箱”以来,陆续有读者来信提出有关早期中国邮票的问题。例如拉斯维加斯读者袁维冠先生提出的有关“邮王”周今觉、大龙邮票和红印花小壹元邮票的三个问题。集邮信箱主答人戴定国特别邀约上海著名集邮家、《上海集邮》副主编邵林撰写此文。
袁维冠先生来信问:(1)民国二十年左右,上海有一位号称“集邮大王”的周今觉,请问他何时去世?他所集邮票下落如何?(2)红印花加盖有大字壹圆和小字壹圆之分,其中小字壹圆为中国邮票之珍品,不知现在价值如何?(3)清末发行的大龙邮票,第二版为珍品,能否进一步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读者袁维冠先生的三个问题正好是一篇文章的引子,这篇文章的内容正好在今年8月间产生了新的延续,以致成为一篇真正的旧闻新说,而它的开头必须追溯到120多年前发行的大龙邮票、100年前发行的红印花加盖邮票和起始于70多年前的上海的集邮故事。
中国“邮王”周今觉收藏研究丰硕赢得国际赞赏
本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闲来大可在琴棋书画中施展才华,而将集邮的舞台,让位给洋人去扮演主角,华人只充当着陪衬。一个成功的集邮家,除了兴趣之外,大致需要拥有三项条件:金钱、学问和空闲。家居上海的周今觉出身于显宦人家,祖父是清朝的总督,自己曾中过举人,要不是皇帝退位,起码会当个道台,他擅长古典诗词,又精通高等数学,还承袭着专营盐业的特权,完全具备了成为一个大集邮家的资格。1923年时,他已46岁,为了给病中的三儿子买点心爱之物,第一次踏进邮票商店,发现了方寸世界的博大精深,从此迷上了集邮,并很快就悟到提高中国邮票的国际地位是华夏儿女的神圣职责。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就搜购了几部华邮专集和不少著名集邮家收藏的华邮精品,抬高了国内外市场上中国邮票的价格。1925年7月,周今觉领衔发起成立中华邮票会,并担任会长,同年出版会刊《邮乘》,发表中英文的中国邮票研究成果和资料。《邮乘》于1926年参加在纽约举行的国际邮展,竞赛对象不乏创刊三四十年的著名邮刊,但仍荣获文献类特别铜奖。中国集邮界第一次在世界邮坛亮相,周今觉就石破天惊般赢得了国际集邮界的赞赏。
这时周氏收藏的中国邮票(包括商埠邮票)和香港邮票在世界上已首屈一指,他对中国邮票的研究成果也最丰硕。1927年他被吸收为英国皇家邮票会会员,1931年更被该会推举为会士。1930年德国举办柏林国际邮展,他被聘为名誉董事。1933年维也纳举办国际邮展,他被选为理事,并被聘为评审委员。1936年美国在纽约举办其第三届国际邮展,周氏被聘为评审委员,当他得知这次邮展将中国视同殖民地国家,限制中国邮票集的得奖级别在第二等及其以下,便立即提出抗议,迫使邮展组委会改正错误,对中国邮票集的得奖级别不加限制,美国集邮家施塔的华邮专集终于获得特别大金奖,为中国邮票集前所未得的高奖。1937年法国在巴黎举办国际邮展,聘请周氏为赞助人,他就以中国邮票集的得奖级别不受限制为应聘条件,然后向邮展赞助2000法郎。因路途遥远,实际上他并未出席这些邮展。
红印花加盖小一圆堪称中国邮票的“灵魂”
中国邮票宝库中,珍品如林,当年中华邮票会曾将最名贵的4种中国邮票名为“华邮四宝”,这4种邮票的3种都出自红印花。原来,中国近代邮政萌芽时期,先由海关试办,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御批开办国家邮政后,适逢币制改革,废银两制为银元制,于是利用原有邮票加字改值发行,又因增设包裹邮件与汇兑业务,需用高面值邮票,正好海关库存一批不拟使用的红色3分印花票,可以用作原票,加字改值作为邮票应用,这就是1897年的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套邮票共有5种面值,为1分、2分、4分、1圆、5圆。後据研究发现,最早加盖1圆票,因表示面值所用的汉字较小,不易辨认,盖了2格共50枚即改为大字加盖,而2分、4分票的阿拉伯数字也有大小之分,所以全套共有8种。在这8种之中,1分、小(字)2分、大(字)2分和大(字)4分票4种不难觅得,在本世纪40年代前,为中国邮票收集者的常见之物,但想进一步收藏大(字)1圆、5圆和小(字)4分票就像攀登高山面临空气稀薄,每上一个层面都需花费很大的力量,而最为罕少的小1圆票则是绝大多数集邮者不敢想望的大珍品。人人都可拥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却非人人都能集全,为这套邮票注入了非比寻常的诱人魅力。除正票中含有程度不同的珍贵品种外,这套邮票还有几种价格昂贵的加盖变体,如与小1圆票同为“华邮四宝”的红印花未加盖原票、5圆倒盖。因为新的珍邮继续涌现,“华邮四宝”的称谓就受到了挑战,后来,中华邮票会把原在“四宝”中的“宫门倒印”与另外3种民国邮票的加盖变体列为“民国四珍”,又让发现较晚的红印花小2分复盖兼倒盖来填补“四宝”中的空缺,所以这些珍邮又有“红印花四宝”的雅号。
最常见的红印花加盖票虽然市价不高,但因加盖所用的铅字常有“断臂折腿”的特征,就像利用利用黑便士邮票的字母记号可以重组全张一样,集邮者找到了将单枚红印花加盖票复组加盖全版的方法,又在加盖印版的研究中发现了加盖各种面值的先后顺序,并从多种线索推敲各个品种的加盖数量……全套8种的红印花加盖票,收集齐全固然功德圆满,但没有“四宝”,甚至没有小4分票,也没有5圆票和大1圆票,同样可以玩得有滋有味。类似文学领域里的《红楼梦》研究已经形成一门钻研无尽的“红学”,集邮界对红印花邮票的研究也会不断产生新的课题和成果。
小1圆不仅是红印花邮票的至尊,也是全部中国邮票的“灵魂”。收集中国早期邮票的集邮家不可胜数,但能集成全套的,不会超过27位。因为集邮界为每枚现尚存世的小1圆票都已建立了档案,详细追溯和记录它们的流传踪迹,总数是31枚,但其中有2枚为一件双连,另有4枚为一件四方连。周今觉于1927年以2500两纹银的代价,从参与监印邮票的德国籍海关绘图员费拉尔的遗藏中买到了身为孤品的小1圆四方连,加上他的其他邮票和精湛的邮识,遂被公认为中国的“邮王”。
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大龙阔边五分银全张
周氏以巨资购买华邮珍品的豪举,促使许多外国的大邮商都愿为他奔走,当他得知美国的朴尔在三四年前经手卖出过大龙阔边5分银的一个全张后,便要求朴尔为他设法搜求这个全张。大龙邮票是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全套3种面值,从1878年到1885年共分3期印刷,总量约100万枚。大龙邮票为凸版印刷,全张25枚的印版由25个子模拼合而成,因此不同印次的邮票,相邻两枚图框之间的距离不尽相同,分撕后的单枚则表现为图框外的白边有阔狭之分。第一期印刷的纸薄,俗称“薄纸大龙”,第三期印刷的纸厚,俗称“厚纸大龙”,这两期邮票相邻图框的间距为3至3.5毫米,第二期邮票相邻图框的间距为4.5至5毫米,俗称“阔边大龙”。在3期印刷的邮票中,薄纸最多,阔边最少,特别是阔边5分银票,只印2万枚,用的又是一种极薄而容易破损的纸张,到了集邮家们刻意搜求它之时,存世仅约100枚了。
周氏急欲购藏的大龙阔边5分银全张,其时已几经转手而归施塔所有。施塔是一位从事矿产经营的美国资本家,又是美国中华邮票会的创始人之一,1914年起就专门收集中国邮票,藏品丰富,上面提到的“华邮四宝”、“民国四珍”在他邮集中都已具备,有的还是双连。施塔对于大龙邮票的收藏和研究皆有很深的造诣,他收藏的万年有象图黑色有齿未采用样票(为大龙邮票筹印阶段的文物)为存世最大的25方连;大龙“多一圈”无齿样票有全部3种面值的全张,其中1分银全张为孤品,5分银全张为存世仅有2件的罕品;已铲去这一小圈的无齿样票也有3种全张,其中3分银第3版全张存世也仅2件;正票全张则都收集每种面值第一版的品种,他还通过版式研究,在未见完整实物的条件下,最早提出大龙邮票中唯有阔边3分银票全张不是25枚而是15枚的观点。大龙阔边5分银全张孤品到了他的手上,哪有轻易让出之理,周今觉遂称红印花小1圆四方连为“东半球最罕贵之华邮”,而称施塔的这件宝藏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施氏于1931年曾作环球旅游,其间专门在上海停留,与周氏会晤,成为世界邮坛的佳话。
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氏年老多病,集邮雄心不再,终于在1947年以黄金330两(当时约合21000美元)的代价将“东半球最罕贵之华邮”让给永安纺织厂经理郭植芳,此后也曾散让邮藏,1949年2月去世。周今觉的长子煦良和三子炜良都是著名学者和集邮家。周炜良为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学教授,存有周今觉的部分遗藏,并继续扩充和研究,1995年去世后,遗集于1997年由苏富比公司分组拍卖。周今觉后人从事集邮而有所建树者,还有他的外孙唐无忌,为民国要人唐绍仪之曾孙,现在是上海市集邮协会副会长。
施塔早周今觉一年归天,其邮集则平静地躺在银行保险库里达43年之久,直到1991年才由他的外孙交伦敦苏富比公司连续进行了3天拍卖。连同“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拍卖成交价合计为220万英磅。
最罕贵之华邮今在何方?
东西半球两位中国邮票收藏巨擘的作古均已超过半个世纪,曾在他们手中的最罕贵之华邮今在何方?这就是本文开始所说可以延续至今年8月间的“旧闻”。
原来,郭植芳购得红印花小1圆四方连后,不久去美国定居,1967年去世。据说他临终前曾嘱咐夫人务必将此珍品卖给炎黄子孙,1982年果然由香港集邮家林文琰以28万美元换得。施塔邮集拍卖时,日本的水原明窗、瑞士的贝克曼夫妇等国际知名的大龙邮票专家都是参加竞拍的买家,但大龙阔边5分银全张终于由林文琰竞得,成交价为37.4万英磅,创下了在英国拍卖的单件邮品价格最高记录。红印花小1圆四方连于归林氏后,曾于1983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一露芳容,大龙阔边5分银全张则为绝大多数中国集邮家未睹之物。今年8月21日至30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首次在北京举办世界邮展,林文琰慨然参加非竞赛性的荣誉类展出,共有25个展框和2个展柜,其中除两大“最罕贵之华邮”联袂登场外,红印花家族已非当年“四宝”的阵营,而以“八宝”为班底。
这里单说“四宝”之外的红印花加盖“变种”:小4分票本身在正票中是仅次于小1元票的第二位珍品,却偏偏还有它的复盖变体;其余3种都出自小2分,为复盖、倒盖和绿色试盖样票。后者就是蜚声邮坛的“绿衣红娘”,这个拟人化的雅号源于我的伯父邵洵美,请读者容许我多叼几句。先伯父是一位醉心于开设出版社、印刷厂的诗人、作家,抗战时期偶涉邮坛而专集未见经传之品。1943年抗日名将宋哲元之胞弟宋慧泉携红印花小2分绿色加盖票来沪,当时尚为发现仅此一枚的孤品,先为高级警官宋醉陶所“聘”,先伯父知之,以一介书生的狂热,将邮票喻为美人,恳请宋氏转让,撰定情赋,写催妆诗,终于以原交易价七倍之资“娶”回家来,一时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