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岸“大三通”的实现,大陆与台湾集邮界的交流日益频繁。6月中下旬,不少台湾邮友前来上海,体验精彩世博,顺道参加两家拍卖行的邮品春拍,东方封片戳研究会抓住时机,发起沪台集邮学术交流联谊活动,极限集邮研究会、上海海峡两岸邮史研究会、原地封研究会、上海华夏专题集邮研究会、上海中老年生肖集邮研究会、上海蜀陵邮学会、浦东新区邮协、上海生肖集邮研究会、上海邮戳研究会、静安区邮协、杨浦区邮协、上海宁波经济促进会邮协、上海附加费集邮研究会、上海浦兴社区集邮联谊会,以及台湾自动化集邮研究会、台中市封片戳研究会先后响应,随即联合举办“沪台集邮学术交流会”,6月9日下午,在浦东市民中心多功能厅隆重召开。
会场宽敞、明亮,设施一流,聚集了台湾来客和本地集邮精英60余人,邮友们通过PPT交流各自在集邮研究中的最新学术成果。
原地封研究会方忠民作了题为《中国首日封制作和收藏历史》的报告,他以大量实物说明中国首日封收藏发端于民国时期;1929年孙中山奉安封是最早的官方首日封;民国时期首日实寄封收藏在40年代中达到高潮,他将新中国首日封收藏分成五个阶段。他的报告与展示引起与会者的很大兴趣。上海海峡两岸邮史研究会王珏宣读《浅谈邮品见证海峡两岸空运通航进展史》,他展现了20余年来收集的海峡两岸通邮实寄品,从汪辜会谈、两岸直航、春节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回顾了“三通”实现的过程,让人感到欢欣鼓舞。台中封片戳会姚天才推介《民国时期上海与南京邮亭初考》,这是他在资料严重缺乏下的作出的研究,从邮亭的起源、简介、戳型等诸方面入手,考证了1935年以来沪、宁两地邮亭的设置与功能。上海华夏专题会施邑屏的论题为《重视专题邮集的基础知识》。从表面看似是老生常谈,但生动的例证启人心智,精准与细腻地阐明了“编组专题邮集要掌握这一专题的基础知识和集邮的基础知识,两者缺一不可,加上好的思路,好的拓展,才能突出邮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强的特点”。台湾自动化集邮研究会会长杨敏宽的报告为《海峡两岸通邮纪念邮资票发行及票品欣赏》,他以大量实物与资料介绍了题示邮资票的发行实况和各类变异,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限集邮研究会徐正炎在屏幕上展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极限明信片》,将载体片与成品片进行对比,对不同戳记的同图片作了说明。
限于时间,台湾集邮家夏大玮的《孙中山片量多就一定价廉吗?》和上海集邮家的6篇论文未及在现场交流。
交流会由东方会秘书长周国良主持。上海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邵林受专职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沈丽华委托,到场祝贺活动成功举办,鼓励各家基层和专业邮会加强集邮学术研究,支持海峡两岸集邮者对中国邮政历史和中国邮票的研究进行交流,希望通过交流同结硕果。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羌陆明、张乐民和山东集邮家陆游等。
邮友们纷纷聚在本次活动“观世博,结邮谊”的大幅海报前合影,晚间,还共同参加了联谊酒会,进行抽奖游戏,互相签名留念。
6月26日,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刘广实、会士唐无忌等出席了本次活动部分举办单位为台湾集邮家饯行的晚会。来源:先睹堂主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haolin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