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产业化可行吗


91邮票网 2014-02-07 00:00:00 浏览量:550

  阅读邮报邮刊,常常听到不少人撰文倡导集邮产业化的说辞。对此,作为一个多年来的老集邮迷,笔者不敢苟同。

  集邮的本质属性是邮票、邮资封片为代表的邮品,简而言之,其本质是通信使用。使用在先,收藏在后。没有了使用价值,就无法支撑其潜在的收藏价值,这正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早些年的火花收藏,伴随着火柴盒退出了流通领域,火花收藏大幅度萎缩,人员大量流失,已经成为极少数人的自娱自乐的纯粹行为。这就是因为没有了使用市场,导致收藏市场迅速枯萎。

  目前,邮票发行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中国集邮总公司事实上垄断了发行销售渠道,导致大量的新邮在发行首日各个最基层的邮政柜台无法买到,集邮者只能到集邮市场购买“炒新”的新邮,劳心劳力、费时费力不说,更让集邮者寒心、气愤不已。

  同时,这种垄断发行的弊端,导致了普通民众日常发信、寄信不得不使用普票,无法使用纪念、特种邮票,大量的邮票没有消耗,全部沉淀在集邮者、邮商手中,遇到题材较差、不感兴趣的邮品,大量沦为打折票,给集邮者造成二次伤害。

  今天,集邮活动已经开始呈现出一种萎缩、退化、蝉变的状态,大量的青少年对集邮极其陌生,坚守下来的都是中老年爱好者。面对这种现状,大谈、特谈集邮产业化,希望把邮品变成印钞机,一本万利的通过扩大印量、垄断发行获取高额利润,甚至是暴利,只能是一种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行为,对于恢复和保护集邮活动深入发展格格不入。

  集邮产业化,不是说集邮活动不发展。恰恰相反,而是要深入持久地发展,更好更快的发展。发展的前提是敞开供应,恢复邮票本质的使用功能。只有将大量的纪念、特种邮票敞开供应市场、集邮者、普通民众,通过自然消耗降低库存量,实现使用、收藏两不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破解集邮活动深入持久发展的瓶颈因素,迎来真正的春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