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锺邮记:结识《觅邮》2年整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认识《觅邮》2周年了。
2年前,通过QQ群认识了吴明君先生。在这个不见面的虚拟空间中,大家聊集邮、聊生活、聊一切可以聊的话题。忽然有一天,吴先生说给我寄来一份邮刊,让我注意查收。收到后,竟然是一份2003年的邮报。当时有些疑惑,立刻联系吴先生,经过一番网上交流,才知道了《觅邮》的前世今生,明白了吴先生的意图,要东山再起,再出江湖。
《觅邮》是吴明君在上学时创办的一份集邮刊物,经历了7年,出刊32期后,由于种种原因,居住的变迁,生活的压力,让这份刊物突然间销声匿迹。但对于集邮的那份执着和难舍,使得吴明君心中始终难以割舍对《觅邮》的追求,这种想法终于在2010年重新爆发,经过多方约稿,当然吴先生也找我约了一篇文章,终于在10月1日,吴先生的愿望转换成现实。
收到复刊后的《觅邮》之后,发现我的那篇短文竟然排在了1版,很是受宠若惊。不久明君先生通过QQ征求我对《觅邮》复刊的意见,和他的一些办刊想法。因为我也编过邮刊,又同为集邮者,直言、坦诚地对版面、字号、插图等方面讲了我的看法,很多观点得到了吴先生的肯定。也就是这次聊天快结束的时候,吴先生告诉我,他会在《觅邮》上开辟一个栏目,就在一版,题目就叫“闻锺记邮”,并嘱咐我每期提供一篇文章,题材不限,字数不限,风格最好类似于“刀削面”、“小混沌”一类的文章,要有针对性,不能空谈。无形中为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曾数次请辞,都被吴先生挽留,我也就赶鸭子上架,从复刊后的第一期上的《寻觅的乐趣》开始,每期一篇,《集邮集什么》、《好邮票》、《集邮心态》《集邮是福》、《读书与索书》、《要学会正确的集邮方式》、《透过奖品看贺卡》、《集邮何时不再无奈》以及新一期上的《多一些中学生邮局》。在写这些文章的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
在《觅邮》复刊一周年的时候,吴先生又告诉了我一个好消息,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觅邮》合订本第一卷要出版了,我听了之后,当即表示祝贺,同时也引起我对这本合订本的兴趣。过不多久,收到了明君先生寄来的合订本,淡淡的黄褐色映衬着一座清代的灯塔,配以郭润康先生、以及曾祥其、喻金钢分别作序,使得这册合订本显得有一种古朴的感觉。翻开这本记录了吴明君的办刊历程的合订本,每期一个名人题写刊头是《觅邮》的办刊特色。这也使我很后悔,因为在复刊之时,明君也有延续以前这种做法的年头,但我考虑一个刊物的刊头最好使用一种,让人感觉不乱,建议明君先生使用郭润康先生题写的刊头。确实,复刊后的《觅邮》一直使用了郭老题写的刊头。
今天收到了明君寄来的《觅邮》复刊二周年明信片,这也是《觅邮》的第二期明信片报,也是《觅邮》明信片报的创刊号。专用于庆祝《觅邮》复刊二周年。2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对于《觅邮》这份个人创刊的集邮刊物来说,是何等的珍贵。真诚的祝福《觅邮》秉承觅邮、觅友、觅趣、觅知的办刊宗旨,在邮海中成长。我也会不忘明君先生的嘱咐,为《觅邮》继续奉献。作者:闻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