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假辛巴达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241

   在《一千零一夜》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航海探险故事,讲述了阿曼阿拔斯王朝时期的富翁辛巴达自巴士拉出发,驾着木船,游遍七海的奇遇,曾经到过中国的广州。其实辛巴达并无其人,仅仅是个传说故事,这个故事应当是基于阿拉伯水手在印度洋中航行的实际体验,同时也受到了古希腊《荷马史诗》、古印度《五卷书》和古波斯民间传说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传奇。

   辛巴达的原型是阿曼著名的航海家艾布•欧贝德•卡赛姆。他到达中国的时间比马可波罗早五百年,他从马斯喀特航海来到中国广州,并留下了文字记录,被认为是目前可以找到的阿拉伯方面最早的有记载的到中国的旅行。马斯喀特是阿曼与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港口,广州则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商港,古代名为“刺桐CANTON”。

   1980年11月23日,阿曼人赛弗林为了验证《一千零一夜》中辛伯达航海历险的真实性,仿造一艘艾布•欧贝德•卡赛姆当年乘坐的没有推进器的仿古木帆船,以他出发地点马斯喀特海军基地“苏哈尔”命名,沿着他当年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经过7个月的艰辛旅程,于1981年7月1日到达中国广州,中国外交部、广东省和广州市在黄埔港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广州市政府为此次航行还专门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苏哈尔号完成使命后运回了阿曼,保存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

   为了纪念这次航行,阿曼1981年11月23日发行“沿着辛巴达航海路线去中国”邮票4枚和小全张1枚。

       4-1马斯喀特港
       4-2“苏哈尔”号仿古木帆船
       4-3辛伯达航海路线图:从马斯喀特港到广州港(古名“刺桐”) 
       4-41650年的马斯喀特港

    阿曼古时叫“马干”。在苏美尔语中,“马干”意为“船的骨架”。马干的船很受欢迎。公元8至15世纪是阿曼航海业的黄金时代。那时阿曼有不少造船中心,十分兴盛。阿曼船只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先从印度和非洲进口上好的柚木等制作船身,再用棕榈树干做桅杆,然后用椰子纤维将船的各个部分缝合起来,最后用动物脂肪填塞船板的缝隙。最绝的是,阿曼人造船从来不用图纸,只凭眼睛和记忆。

   后来,其他国家造船者开始使用铁等金属,为什么阿曼人不用?据说《一千零一夜》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一艘用铁钉组装并加固的船驶过一座巨大的海下磁山时,铁钉被磁力吸了出来,导致船体四分五裂,成了一堆飘浮的残骸。这也是阿曼人不用铁做船的一个重要原因。作者:玉山后人   文章来源:游邮的网络天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