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邮报》——你是我们的“红娘”


91邮票网 2012-10-31 20:47:05 浏览量:156

从嗷嗷待哺,到青春年少,《中国集邮报》已走过了20个寒暑春秋。在与报纸20年的朝夕相伴中,我也从一名普通集邮者逐渐成为了一名业余作者。在一篇篇文章受到编辑垂青而变成铅字收获喜悦的同时,也因文章的发表而结识了不少天南地北的邮友。

2007年11月6日,我在《中国集邮报》上发表文章《读报记事》,文中记叙了自己保留的一份奇特的报纸,那是一份4开8张复印的2001年第69期《中国集邮报》,因为缺失那期报纸,也成为了我心中的痛。写者无心,读者有意。半月后,我突然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陌生电话,在电话中他告诉我在报上看到了我的文章,我所缺的那期报纸正好他有复品,并决定成人之美赠送我一份,受宠若惊的我这才恍然大悟,既感慨读者的热情和细心,也感叹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原来,他是从报社编辑那里得知我的联系电话,然后又打来电话确认地址、姓名和邮编的。我一再请教先生的尊姓大名,他却婉言谢绝,只说到时候收到信就知道了。过了5天,我终于收到了那份报纸,寄报人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他就是上海杨浦工贸集团的孙茂兴先生。孙先生不仅是一位热心人,还是上海知名的集藏家,曾举办过个人臧品展。一晃5年过去了,我与孙先生不时有封片往来,至今保持着联系。岁末年初,我俩先后在新浪网开通博客,还各自用短信通知对方予以关注,并互加好友。

2010年11月16日,我在《中国集邮报》上发表了文章《小邮迷杨宇》,这篇文章也引起了连锁反应,一些要与杨宇联系的人直接写信给我并让我转交信件,广东江门的廖胜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廖先生所在的新会是著名的侨乡,他的香港邮友见到2006年《中国集邮报》上林靖华先生写的《杨宇:14岁的小邮迷》一文后,很想了解内地学生的集邮情况,于是叫廖先生想法与杨宇取得联系。廖先生按照文章中提到的地址多次写信给杨宇,始终没有联系上。5年过去了,为了给香港邮友一个交代,廖先生在看了我写的《小邮迷杨宇》一文后,特意写信与我取得联系,再由我将信件转交给杨宇。我将信转交给了正在石家庄上大学的杨宇,随后又向廖先生发出短信,不久我也收到廖先生用繁体字发来回信,一来二往算是联系上了。一年多来,我俩联系多多,廖先生不时从香港、澳门给我寄来封片,我也给他寄去富有地方特色的邮品,尤其是我寄给他石家庄印制的一套6枚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明信片式门劵,他又转送给了国外邮友,目前它已漂洋过海成为了一名加拿大华人组集开放类邮集的好素材。

通过报纸搭建的这个平台,我还结识了湖北恩施的常伟、辽宁营口的赵歆、新疆兵团的王戈、哈尔滨的冯长生……尽管我们身处各方,从未谋面,但我们是真正地道的邮友。结识邮友报为媒,《中国集邮报》不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还是我们名副其实的“红娘”。此文发表在2012年5月22日《中国集邮报》“征文”专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