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2年春拍新现象


91邮票网 2012-08-06 17:28:04 浏览量:209

2012年春拍与往年大不相同,从场外观望,乍一看似乎可用“调整”一词来描述,仔细深究却觉得不妥,过于简单的概括无法捕捉到今年春拍市场突出的新现象,而这些现象有可能关系到未来的市场走向。正当各路媒体对春拍进行盘点之时,本刊从今年市场上夺人目光的另类拍品角度切入,为藏家解析这些拍品获得市场成功的原因,还原一个立体而精彩的春拍。

  现象之一:另类拍品成春拍亮点

  早在春拍开始之前,就有业内专家预测,2012年可能会出现偏门藏品的爆发,市场也许会由一些意想不到的拍品来拉动,这一预测在今年的春拍得到了验证。

  何谓另类拍品?据观察,另类拍品至少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点,才能称得上“另类”。其一,这些拍品应当算是市场上的新货,或首次出现于艺术品市场,或久未现身,或属于新兴的品种,例如荣宝拍卖推出的烟斗专场,嘉德推出的西洋古董钟等等。其二,从市场认知度来看,这些另类拍品比较偏冷,相比近年来大热的齐白石、张大千等耳熟能详的大名头,原本市场认知度并不是很高,因而对于在市场普遍降温之时推出这些拍品,很多人对其能否实现相应的市场价值抱有不小的疑虑。其三,这些拍品却出乎很多人的预料,拍出了相当高的价格,可以说是市场上杀出的黑马。

  举例来说,匡时推出的过云楼藏书,这批藏书经过拉锯战式的争夺,最终以2.16亿元天价成交。熟悉国内古籍善本拍卖的行家会了解,按理说,过云楼藏书是国宝级的藏品,在2005年亦创下当时中国古籍拍卖的最高价,拍出2亿多元应是合情合理。因此,过云楼的另类之处不在于升值近10倍,而是更多在对比7年前后古籍所受到的待遇,可谓今非昔比,出乎意料。经过了过云楼一役,很多藏家、拍卖公司乃至普通公众对古籍的认识得到很大提升。

  现象之二:文化价值撬动市场

  然而,过云楼背后的启示远不止如此。深入解读过云楼现象,就会发现,不能将过云楼仅仅归结为古籍善本受到认可,从更大的角度来看,过云楼意味着市场发掘文化价值的做法获得了成功。

  艺术品除了具有商品价值之外,还具有艺术、学术、历史等多方面的价值,因此艺术品要遵守市场和学术的双重规律。但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迅猛,市场向文化价值回归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总是被一浪高过一浪的拍卖天价所遮掩。实际上,各拍卖公司早已开始以艺术品的文化价值作为一条主要线索,在拍卖图录以及推出特色专场时,一般都会对拍品的文化价值进行梳理。然而,发现文化价值并不难,难的是将其推广以获得认可,并得到市场买家的积极回应,而过云楼让我们看到了以文化价值撬动市场的长久发展前景。

  可是,在过云楼的拍卖前后,重要的是将文化价值落到实处,让买家看得见。如何做到这一点,匡时至少做了四项工作,包括出版专题书,召开学术研讨会,进行全国巡展,邀请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古籍学者撰写研究论文等等,让过云楼藏书的历史价值得到充分展露。有人可能会说,过云楼藏书本身就是一个汇集了宋版书、名家题跋等卖点的标的,那么在对文化价值的挖掘上,明遗民书稿《种菜诗》更具难度和代表性。匡时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微博)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种菜诗》如果能拍出一个好的价格,会比过云楼更有成就感,“吴家后人三百年传承,真伪无需置疑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挖掘的是文化背景,每一个人的历史资料,他们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思想状况。”

  将“明遗民”这个历史概念引入拍卖,从无到有的创造板块概念、培育市场信任、提升拍品价值,匡时证明了文化价值并非装饰品,认真发掘作品的文化属性可以获得市场成功。“故国情怀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创造了100%成交,总成交额达2.16亿元的拍卖佳绩,其中,《种菜诗》系列拍品以2800万元高价落槌。2012年嘉德春拍的白手套专场“翦淞阁·文房宝玩”,从图录到预展也都强调作品的文化属性。对此,谢晓东评论认为,《石渠宝笈》近年来的成交价格在回落,仅靠着皇帝的附加值显然已不够。今年春拍沈周、董其昌的作品价格上扬,相信会促进更多市场参与者思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文化属性,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富含文化内涵的拍品。

  现象之三:市场价值发现开始加速

  今年春拍另一个吸引眼球的拍品是徐冰的作品《地书》,以747.5万元在上海泓盛成交。《地书》不是一件单独的作品,而是艺术家徐冰自2003年起持续实行的一个艺术项目,该项目产生的作品包括《地书:从点到点》(2011-2012)、《地书字库软件》(2012)、《地书工作室》等等,均是以具有共识基础和文字性质的图形标识,探讨语言可能性的试验之作,具有很强的概念性。徐冰作品在市场上流通较广的主要是新英文书法系列,相比新英文书法,《地书》这样的大型艺术项目上拍在国内尚属首次,因此被称为中国拍卖史上第一件虚拟艺术品,对于国内买家的接受度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挑战。对此,美术评论家冯博一认为,《地书》的拍卖具有正面的影响和作用,足以说明当代艺术正在逐渐地被接受和认可。

  如果说《地书》的成交尚存在争议,今年春拍徐冰的另一件拍品《魔毯》在嘉德以529万元成交可能更有说服力。按照上面说的标准,大型羊毛装置《魔毯》也可算是另类了。当代艺术的所有门类中,装置作品在国内的接受度较低,而且徐冰在内地市场处于比较稳定和低调的状态。这是否意味着国内藏家对当代艺术口味的接受度有所扩大?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标签:盘点2012年春拍新现象  收藏投资导刊  

  上一篇:佳士得拍品《宫女》被判赝品
  下一篇:海上雅集精品欣赏:紫砂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