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历史回眸(上)


91邮票网 2012-08-05 20:26:41 浏览量:366

 考据文献,中国最早利用竹根、竹筒雕刻成艺术品,开始于魏晋时期。《南齐书》中记载,六朝时齐高帝(公元479-482年)赐给明僧绍一根竹根雕如意。北周文学家庾信有"山杯捧竹根"诗句,这里的竹根如意和竹根杯,皆为竹根雕刻品。

   唐代的竹雕刻,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记载颇详:唐代德州刺史王倚家藏有一支比平常略粗的竹笔管,其上"刻《从军行》一铺,人马毛发,亭台云水, 无不精绝。每一事刻《从军行》诗两句"。"其画迹若粉描,向明方可辨之,云用鼠牙雕刻"。文献记载的唐人之物今不见传。今所见传世的最早竹雕实物是收藏于日本京都正仓院的唐代竹乐器"八尺",其上用留青法浅雕仕女、树木、花草、禽蝶等图案,唐风甚浓,与同时代的象牙尺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代竹雕刻,见于文献记载的有竹刻家詹成。他所雕鸟笼"四面花板,皆于竹片上刻成宫殿、人物、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其上还有"詹成制"款识。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高度评价其技艺,"求之二百余年来,无复此一人"。今所见宋代竹雕刻实物,有考古发掘出土的"残荷洗"等物, 其雕刻亦精致。唐宋时代的竹雕,虽已具备浅刻、深雕和透雕等各种技法,但尚未出现一批以专事竹雕刻艺术创作的竹雕家,故唐宋时代的竹雕刻艺术,可以说' 仍处于初创阶段。

   竹雕成为一种专门艺术形成于明代中期以后,并且发端于少数多才多艺的| 江南文人。他们不同于一般的工匠,有着很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造诣,通诗文, 擅书画,不仅能娴熟运用各种竹雕刻技法,而且能自行设计和创作竹雕的图案、紋饰和造型。因此,他们的作品超脱了一般工匠的俗气,具有文人的典雅气质, 成为品位高雅、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品。他们或通过父子相传,或通过师徒传授等形式,培养了一批竹雕刻家,形成了一支专业的竹雕艺术家队伍。另外,江南的竹材资源极为丰富,价廉易得,这也为竹雕艺术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清人金元钰《竹人录》记载,从明代中叶开始,在全国竹雕发达的江南地区, 逐渐形成了嘉定(今属上海市)和金陵(今南京市)两个竹雕艺术中心。两地的竹雕艺术在风格技法上有较大差异,前者以深刻为主,后者则以浅刻见长。后人以这两个中心为名,将这两种不同风格技法的竹雕分为"嘉定派"和"金陵派"。

   嘉定派竹雕的开山鼻祖是朱鹤(号松邻),金陵派的创始人为李耀(字文甫)、濮澄(字仲谦)。

   朱鹤活跃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他擅长文学,又善绘画、篆刻,富有创新精神。在竹雕中,他以笔法行刀法,采用深雕刻技法,始创嘉定派竹雕艺术风格。他的儿子朱缕(号小松),孙子朱稚征(号三松),皆擅长书画,师承父法,一代比一代造诣更深,使嘉定派竹雕的深刻技法更为完美。

   朱氏刻竹技艺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承授发展,不断创新,更臻娴熟完备,并且名声愈盛,学者愈众。继朱氏三代之后,嘉定派竹雕成为全国最大的一个竹雕艺术流派,名家迭出,自明正德、嘉靖至清嘉庆年间,光嘉定一个地区,《竹人录》记载的竹刻名手就达六十多人。明代晚期的秦一爵、沈禹川、沈兼等,皆师法朱三松而闻名于时。



  标签:竹刻  竹刻历史  竹刻历史回眸(上)  

  上一篇:唐三彩和紫砂器的辨伪
  下一篇:竹刻历史回眸(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