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画和现当代书画谁的升值空间大
尽管今年春拍的结果让很多人感到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凉意,但李可染的《万山红遍》还是以近3亿元的天价成交,延续了近年来现当代书画家作品“逢拍必有高价出”的神话。似乎,现当代的书画作品更能为市场所认可;似乎,中国的收藏家们更多地存在一种“厚今薄古”的心态。
其实,古书画依然有其不可取代的艺术魅力。日前,“国宝·耆英会”广州巡展鉴赏会在岭南会举行,这次鉴赏会在展示被奉为至宝的北宋《文潞公耆英会图》的同时,还带来了倪瓒的《苍林茅屋图》、乾隆的《林谷双清手卷》等一批精品。这些古老的艺术品虽饱经沧桑岁月,但仍令观者惊叹。
那么,对投资书画的藏家而言,到底应该藏“古”还是藏“今”呢?下面,我们就听听各方专家的意见。
正方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
“厚今薄古”事出有因
古代书画等作品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其文物价值,现当代书画作品的意义则更多体现在其审美价值,当代藏家们“厚今薄古”的选择倾向,事出有因。
首先,古书画在鉴定真假方面就是个大问题,因为很多古代名家,同时代的人就在仿造他们的作品,单凭纸绢、印章这些方面来判断,很难;现在的鉴定队伍也良莠不齐,导致专家的鉴定意见难以统一,藏家自然就不敢放心地买了。
其次,历朝历代的书画名品基本为皇家所藏,记录在册,到了现在,大部分都进了公立博物馆、美术馆,流入民间的很少,本身名作的存世量就不多,能够流通的更少,自然也就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三,纸本书画由于纸张很容易脆化,在保存上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也令藏家望而却步。
另外,古代名作真品价格高,买一张就得投入大量资金,不是一般藏家所愿意承受的。
所以,这些蕴含了历史性、知识性的古书画,更多的应该是由国家博物馆(微博)(微博)等公立机构来收藏和展示,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我常常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收藏家自有一代藏家要做的事情。当代艺术家要成长起来,就要靠这个时代的收藏家去推动,要由他们来发现、培育出这个时代的名家、大家。而且与价位已经够高的古代书画比起来,很多现当代书画家的优秀作品,未来的价值不可估量;同时,收藏家也比较容易找到书画家本人及其亲属进行沟通和甄别;在审美上,现当代书画家也能给予同时代人以深刻的艺术文化滋养。艺术创作是人类思维中最活跃的部分,当代的文化观念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书画等艺术门类讲究的是传承,授徒方式是一对一的,现当代学院化教育则让艺术家的学养来自于各方各面,甚至于学科之间的渗透,使得艺术上的创新不断涌现,也更能给予当代人启发和影响。
当然,要成为一名称得上家的收藏者,并不在于你投入多少个亿去收藏艺术品,更在于你有一双慧眼,有前瞻意识,能够去发掘在美术史上真正有学术性贡献、在未来的历史定位中能够稳稳站住脚的书画家。像黄宾虹的山水画,在当时的人看来很另类,在世时作品老卖不出去,但现在黄宾虹的作品卖得多好。所以,收藏中的前瞻意识是多么重要。
此外,收藏家不能单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或猎奇的心态去收藏,而要耐心地在收藏中学习鉴赏,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静候作品的升值。之前有很多江湖画家到处游荡,自称什么“猫王”、“牡丹王”,很多有钱的企业家受到这些名头的蛊惑,就一批一批地收。现在他们越来越明白了,这样的江湖画家,在艺术史上是不可能留下一鳞半爪的,所以不再受骗上当了。收藏家们在逐步成熟,这也是个可喜的现象。
锦龙堂艺术中心总经理周军
现当代书画升值空间更广阔
作为一名藏家,我很理解当下为什么许多收藏人士喜欢藏今而不喜欢藏古,归纳起来,原因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古书画往往来历讲不清楚,真假不容易识别,再加上投资比较高,一幅知名大家的名作,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甚至过亿,毕竟在全国是少数玩家的游戏。而现当代尤其是当代书画家的作品价格入市前比古书画要低得多,而且容易套现,绝大部分玩家买着放心。古书画出手的难度就大了一点,因为下一家接手的人资金压力和识别真假都需要找人鉴定费时费力,这样就造成了大多数人不愿意买古书画而更愿意投资当代艺术家。
另一方面,从投资学理财角度讲,古书画的价格已经被市场抬得非常高了,套利机会比当代书画家的作品要难,举个例子:你以3000万元的价格买入一张古书画,要想在近10年翻10倍卖出3亿元,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如果你选定当代一线有学术价值的书画家,譬如杨之光、周彦生、林墉等人的作品,以每张50万元的价格收入,10年后翻10倍去到500万元,仍会有大把玩家买得起,接盘的人相比古书画应该要多得多。
以我个人的经验,印象最深的是2004年我在三彩画廊买了杨之光、周彦生的作品,买的时间3万左右每张,如今每张都过百万了。同时,我也买过几张清代画家吴石仙和民国早期大家蒲华的作品,放了10年左右,也只升了3倍左右。
而且,古书画在中国目前没有哪个机构的鉴定权威能得民心的,专家大多数都是伪专家。如果一件古书画作品经过四位专家的鉴定,其中有三位专家认为是真的,一位专家认为是假的,就会出现有争议的局面,那么投资方谁也不敢轻易冒险了。可以说,古画有一定的稀缺性,如果能收藏到真品,升值空间还是比较乐观的,但如果买下的是赝品,就会让投资者损失大了。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和古书画相比,鉴定起来就容易多了,最简单的一点就是直接找到画家本人做判断,或者去书店买书画家在世前出版社出过的画册去研究对比,而古书画就没这么便利的条件去识别了。
反方
北京隆荣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博研究员刘建业(微博)
逃避古书画是收藏误区
不少参观展览的人都问,现在市场上古代书画作品假货是不是太多?收藏者是否要避开古代作品,专门收藏现代、当代作品才更稳妥呢?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误区。
从现在全国的实际状况看,古代作品固然有不少假货,但现当代作品中的假货在数量上绝不少于古代,这是因为作伪者是以谋利为目的的,哪类作品价位高,就作哪类作品。而目前市场上,由于“恐古”心态普遍,古代作品价格始终上不去,唐伯虎卖不过齐白石,文征明卖不过李可染,作伪者自然要找最值钱的来做。所以当代名家的赝品就大量出现了,你担心古代作品假货多,专收现当代作品,实际上是从一个陷阱跳入另一个陷阱。因此收藏书画,不应只从门类上来下手,而应从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上来下手。收藏活动为什么那么受人欢迎?是因为他有两大好处,第一是只要你投身这项活动,你就势必会下功夫研究收到的藏品,就会在充满兴趣和求知欲望的状况下去学习。那么不消几年你的鉴赏水平就会极大提高,逐渐成为一个学者。第二,凡是真正的艺术品,绝对不会贬值,而且保证会极大地升值。十几年前北京拍卖过一个齐白石草虫册页,成交价120余万,已被认为天价。前不久这件东西再次出现于拍卖会,卖了9530万,这仅是一个极普通的例子。
实际上,我感觉,收藏古代书画比收藏现当代书画,经济潜在价值更高。因为现当代名家作品这几年价格飞涨,已离极限较近,升值空间远不如古代作品。比如傅抱石作品每平尺已达数十万、上百万。而明代董其昌作品一般仅达每平尺十余万,而其文物价值远高于傅抱石,所以只要买对了,其升值空间肯定超过傅抱石。因此,初涉藏海的人倒不如下功夫去寻求一些流落在民间的古代作品,也许会获得出人意料的成果。
又有人问,我想快点进入收藏市场,但目前鉴定能力又达不到专业水平,有没有一种速成的方法使我万无一失呢?答案是“万无一失”是绝对不敢保证的,但有一个诀窍,可保你基本上不至失误,至少不会南辕北辙。什么诀窍呢?那就是只要看见以下三类东西,就可以大胆地去投资。
第一类叫做“流传有序”,就是这件作品是谁作的,曾由谁收存,后来又传到谁手中,都确有证据的记载。对这类作品,你可以下大本钱去收藏。
第二类叫做“典籍有记”,就是在权威的或有影响力的著作中,有这件作品的著录。凡这类东西,不管谁否认,你也可以不予理睬,大胆收藏。因为经典文献都是前辈英华们经过认真审鉴才著成的,带有权威性,即使可能有小的误差,但绝不致指鹿为马。比如清代《石渠宝笈》著录过的作品,明清两代大鉴赏家项元汴、安仪周著录过的作品,都能经受住时间考验。
第三类叫做“专家有据”,就是经过国家认可的有极高社会声望的专家审鉴又留下题跋的作品。这类作品不可轻易放过,因为专家们能在作品上留下肯定的文字,无一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没有一位专家肯毁坏自己用一生心血铸成的声誉,而他们的鉴别能力,肯定会高于社会上的那些所谓的“土专家”。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论调,说“专家爱财,重利轻义,只要给钱就给题跋。”其实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度,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真正的专家,比如曾被一些人指责“不负责任”的杨仁恺先生。据我与其接触,由他过目的作品,数十件中有一件能被认可已是很不错了,他们的认真态度,有时叫人感到有“吹毛求疵”之嫌。这样的专家审鉴过的东西,你也不相信,那么还有谁可信呢?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原秘书长刘东瑞
不爱古书画只因鉴赏水平低
文化素质去到哪,决定了藏家会买什么样的藏品。现当代书画作品为何在艺术品市场上“受宠”?我想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受众多,它的审美表现比较容易为藏家们所接受,价格也就能上得去。古书画这些“老古董”却需要很深的知识储备、文化积淀,才能品味到其深厚的意蕴,如果没有足够的历史文化修养,你看到一件宋代的画,譬如国宝级的《文潞公耆英会图》,眼里可能只有黑乎乎的一片,感觉不到其美,看不到其内涵。所以,不是古代的东西价值低,而是我们当下的收藏家鉴赏水平太低。
清代大收藏家洪亮吉把收藏家分成四个档次:第一为鉴赏家,能够通过画作等艺术品的艺术气息来研究这幅作品,是真正懂画的人;第二为考据家,能通过某件作品考据当时的历史经济文化状况;第三为收藏家,能把一些作品收藏起来流传下去,但研究水平就远不如前两者;最差的是排在第四的贩掠家,收藏就是为了倒买倒卖。现在中国的收藏界,却是后两类藏家居多,尤其是最后一类。所以我们急需培养前两类的收藏家。相信随着收藏队伍的健康发展、鉴赏水平的提高,古书画等文物的价值会越来越展现出来。
在充分认知了古书画的价值后,再来讲鉴别才是更有效的。其实,判断一件古代作品的真伪,第一步是确定其为新作还是旧作,新作就是当代仿造的,旧作就是以前存留下来的。如果是旧作,再看是原作还是老的仿品。所谓赝品,指的是当代作伪,把新作“化装”成旧作,用当代的术语来解释,即为侵权。旧的东西里面没有赝品,只能说是原作还是老仿。把这些弄清楚了,是取还是舍,心里就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