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伟大祖国系列邮票
“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是我国特种邮票中首次发行的系列邮票,包括特3《伟大的祖国(第一组)-—-敦煌壁画》。(1952.7.1)(见图)、特5《伟大的祖国(第二组)--建设》特6《伟大的祖国(第三组)--敦煌壁画》(1953.9.1)、特7《伟大的祖国(第四组)——古代发明》(1953.12.1)、特9《伟大的祖国(第五组)--古代文物》(1954.8.25)共五组(套)邮票。 开始筹印时即明确为系列邮票。1951年9月10曰,邮政总局业务处报告了拟发行敦煌艺术特种邮票的设想。11月23日,邮政总局领导指示邮票名称改为《敦煌壁画》,并明确了发行“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的设想,今后发行此类邮票通称“伟大的祖国”。新中国发行的第一种系列邮票是三组“保卫世界和平”系列邮票,笔者根据不同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中这三组邮票标注组号的变化情况,推测将《保卫世界和平》邮票作为系列邮票发行是在第二次发行《保卫世界和平》邮票时才明确的,如果这个推断是正确的,那么我国首次从开始筹印时就明确为系列邮票的是“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 第二组(特5)原计划为“治淮”纪念邮票。 在1952年度纪、特邮票发行计划中,安排发行一套“治淮”纪念邮票。1952年4月7日,邮政总局业务处将这套邮票改为“伟大的祖国建设”。,并提出6种图案:淮河水闸、成渝铁路、拖拉机耕地、西北石油、人民大学和航空,最后确定为4种图案。 第三组(特6)印制不顺利,发行一再延期。 这套邮票原计划1952年6月1曰发行,但是原模的雕刻工作在当年9月份才完成,只好将发行日期推迟到1953年1月1日。然而这套邮票的印制也不顺利,发现在牛车图一包合五百张票内,检出一百四十张墨色浅淡不符原色样标准,导致这套邮票再次廷期发行. 第四组(特7)邮票图案多来源于模型。 这套邮票由设计完成后,设计者之一孙传哲去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征求意见,此后该局书面回复称:“关于中国古代科学仪器的司南、地动仪,记里鼓车三项需要注明是模型。浑天仪要用南京天文台陈列的明代制品,因为北京观象台的是法国制品不能用。”从邮票图案应该具有科学性的要求看。那3枚邮票需标注是模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终发行的邮票上没有进行标注。 第五组(特9)诸多环节遇到问题. 这套邮票在选图、设计、审查、雕刻等环节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最初的图案为达摩像、彩陶罐、麒麟和鼎。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提出意见:关于古嚣物的,可用彩廊罐、安阳虎纹天石磬;扁足圆鼎及北魏封氏墓发现的莲花罐,达摩像怨引起负作用,最好不用.但是,邮票总局领导指示图案仍用达摩像,另3图是青铜鼎一彩罐、石磬.最早完成的原模存在质量问题,多数进行修改或重刻。1953年10月21日,邮电部将邮票样张送中宣部审查,11月2日中宣部批复:“所拟邮票样张,除达摩瓷像外可以发行。达摩瓷像基为艺术品,但达摩为佛教著名传教者,恐引起提倡佛教的错觉,以另选图样为宜。”在另选图样时,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又提出青铜鼎不是商代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此后邮政总局邮票处以虢季子白盘和漆杯作为替代图案报文化部审查,文化部答复:“同意彩陶、石罄、虢季子白盘三个图案。漆杯的代表性不够,画面表现的角度也不够好。请考虑改用长沙出土的五彩花纹绘奔牛及鸟形的奁,再在剖面配一漆杯.邮电部再次将修改后的4种图案及说明报中宣部审查,最终于1954年3月25日获得同意.历日1年多,特9的图案才最终确定下来,最初的方案只保留了彩陶罐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