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都畅想曲


91邮票网 2012-07-04 13:50:35 浏览量:460

 

----“亲历”东方邮都  “见证”文献盛会

2009年10月28日这一天,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文献集邮研究会成立五周年暨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高邮隆重举行。可身处北国冰城的我,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只能遥望邮都兴叹了。好在11月2日会部发起“会庆高邮行”征文暨摄影大赛,很快就使我在网上一睹高邮盛会。从而,弥补了无缘此行的遗憾。

早在10月底,各地邮友就分别从博客以及快乐网、文献网等网站,陆续上传了不少高邮盛会的纪实照片。特别是大赛开始后,文献集邮网大赛专版发表了不少图文并茂的佳贴。通过浏览一些博客和网站的帖子,我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游历了美丽的东方邮都,这也算是网络给了我的最大实惠和便利吧!

众所周知,高邮是我国2000多个县(市)城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可是,没去过高邮的人,并不知道它的市容、市貌竟是如此之好。通过阅读安徽“大河南街人”王光珉编排巧妙、详尽注释的系列博文以及题为《真没想到……》的征文,我看到了旗帜方阵、彩车巡游等第五届中国邮文化节开幕式的盛况。同时,还看到了邮都“宽广的柏油路、高高的梧桐树、优美的绿化林、林立的高楼大厦”。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高邮人的骄傲和自豪,也特别艳羡他们拥有如此之好的集邮环境。

通过拜访江苏“黄花塘义务兵”宋冀平老师的博客,我“随同”他参观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集邮展览”及中国邮票博物馆送展的《〈飞向蓝天〉——世界航空航天专题邮集》等展品,还看到了四个先进分会、“十佳”会员、集邮图书“十佳”作者、集邮书刊“十佳”编者分别登台领奖,以及新一届理事会产生过程的系列照片。我对宋老师荣获文献集邮研究会的“十佳”会员与征文一等奖,表示了由衷的祝贺。他也热情地邀请我,“有空顺道去他家坐客”。

在陶新平先生的博客里,我感受到了“千年古驿站,魅力邮文化”的独特邮味和高邮人的热情好客以及自上而下对集邮的重视与关注。诚如他所说:“高邮对我们这些参加集邮活动的集邮者非常重视,而在其他别的地方,我们什么也不是,在高邮我感受到了嘉宾的待遇”。这一切,对我都是极大的触动和震撼。试想,如果各地党政部门都能效仿高邮做法,都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集邮活动,那么我国集邮事业的振兴就一定是指日可待了。

虽然没有亲历高邮,但我对29日“集邮文献调剂交流会”上的文献拍卖结果特别关注。通过陶新平博客、王建平文库和郑军等人的发帖,我真切体会到了整整三个多小时的集邮文献义拍

现场热烈而紧张的气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手执88号牌的朱文雷律师,他以全场最高价270元、平均每本27元拍得的拍品,也正是我所需要的。我想, 我要是去,也肯定会坚持一再举牌的。到那时,全场最高价恐怕就非我莫属了,呵呵。

阅读安徽汪时东博文和《签名记》征文,我能感觉到作为文献集邮爱好者的一种执着追求。窃以为,一个好的创意,不仅可以给文献集邮生活平添不少乐趣,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料,还是一种特别的纪念。在这一点上,汪友收获颇丰,可谓是不虚此行。

上海杨国华先生的的征文《重游盂城驿》图文并茂,他还在个人文库发表了《高邮行》的系列贴。但见威严的两柱三楼式牌楼;青砖黛瓦、三重飞檐的鼓楼;庄严的马神庙;及秦邮亭、皇华厅、驻节堂(后厅)、蒲松龄像等等,盂城驿所透漏出的古朴和凝重与它历经岁月轮回的沧桑,让我有一种特别想游历盂城驿的冲动。

大连王威先生的征文《歌声荡漾高邮夜》,饶有情趣。那种出人意外和灵机一动的感受,令人忍俊不禁!在众多网友上传的图文中,我既看到了歌声、掌声、笑声四起的热闹非凡的场面,也感受到了文献集邮研究会联欢晚宴上高潮迭起的现场气氛。我被邮友们的愉悦心情深深感染。通过拜读葛会发布的相关“幕后消息”的跟帖,知晓了晚会的进行也是一波几折的。有不少不为会员所知晓的“小插曲”,都是葛会和会务组急中生智、及时调动各方力量,成功“救场”后,才得以使活动取得空前成功,从而为文献集邮研究会五周年庆典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此次虽然没有亲往高邮参加文献盛会,但我并不觉得有丝毫的遗憾。因为高邮给我留下太多太多美好的印象,也让我深深地向往。我希望有朝一日能踏上这片神奇的邮都大地,去追寻这些照片里留下的记忆,去拜访一下下邮票上的孟城驿、镇国寺塔,以及“中华集邮文献馆”、“中国邮驿博物馆”等。

我想,我这一梦想一定会实现的。因为,高邮是我心目中的“集邮文化城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