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多彩的宋代名瓷
绚丽多彩的宋代名瓷我国历代名瓷国宝汪健:茶酒联营营销多彩贵州王富玉:多彩贵州潮涌动,生态黔茶分外香龙年礼品香炉从宋代到清代都作为了一项工艺品作为其身份钧瓷作为龙年礼品广受青睐,主要原因是釉色绮丽多变而产生的艺术品魅力失传的宋代茶百戏紫砂茶具造型气度先入为主,其艺术发源于宋代宋代的制茶方法宋代吉州窑的纹饰题材绚丽多彩的宋代名瓷
宋代瓷器绚丽多彩、百花争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收藏界人士莫不竞相收集。
“钧、汝、官、哥、定”是闻名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
钧窑, 在今河南禹州八卦洞与钧台一带,因古钧台而名。始烧于唐代,盛于北宋,金元时继续烧造,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北宋徽宗定为御用珍品,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器物多为鼎、沪、洗、盆、盘、碗、瓶、人物、尊等。产品贵在窑变画,画为天然非人力所绘,有“钧瓷无双”之说,元代起南方即有仿钧器皿,明、清仿钧釉有宜兴窑(宜钧)、石湾窑(广钧)、景德镇窑(炉钧)。宜钧为陶胎,胎有紫色与白色两种。广钧亦为陶胎,胎色暗灰,厚釉垂流,釉下有一层铁锈色底釉,故釉面颜色较深且有兔毛纹状。炉钧是景德镇在清雍正年间仿钧窑烧的一种低温釉,先以高温烧成瓷胎,挂釉后在低温炉中第二次烧成,故称炉钧;胎色洁白,釉较薄,光泽性强,缺乏宋钧高温那种厚重奔放感。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地处汝州而得名,所烧陶瓷精美绝伦,在中国陶瓷史上享有盛誉。北宋 后期,汝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汝瓷烧制于宋哲宗元佑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南宋时汝瓷“尤难得”,传世品全世界仅存60余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上海、英国、日本等博物馆收藏,为举世公认的稀世珍宝。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如雨后天蓝色的晴空,温润古朴;抚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汝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古朴、典雅、凝静、大气,象征着纯结、平安、吉祥和富贵。对汝官瓷的拥有和欣赏,体现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和艺术涵养。汝瓷烧制技术失传800多年,近年来仿烧成功,使天青釉重见天日。
哥窑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现主要藏于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博物馆。定窑以烧白瓷著称,碗、盘制品多采用覆烧工艺,口沿涩胎无釉,故在一些精细的制品上常用金、银、铜钤口。钧窑创造了以氧化铜、钴等金属矿物质为着色剂,烧制铜红、天蓝、月白等釉色。官瓷有别于汝官瓷,窑址先在开封,后迁杭州。官瓷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紫口铁足”是其独特名贵处。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县,宋属定州,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和绿釉瓷等品种,宋代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北宋产品 胎薄而轻,胎色洁白。白釉呈乳黄色,积釉处多见泪痕,隐现黄绿色。器外壁薄釉处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器形以盘、碗、碟、盒和枕为多,还有净瓶、海螺等佛前供器。主要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和剔花,印花以花卉纹为多,常见莲、菊、萱草、牡丹、梅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整齐,讲究对称,印花定器是宋瓷中的佳品。刻划花常见莲纹、水塘双鱼和莲池游鸭等,刻划花纹多装饰在器物的一面,或里或外,里外都刻划纹饰的极少见, 北宋早、中期定窑覆烧法尚未出现,使用匣钵仰烧,器物口沿均有釉,有些器物的底粘附着垫烧的砂粒或支烧痕。北宋后期广泛使用覆烧法,口沿上多不施釉,俗称"芒口",其它部分满釉。芒口处往往镶上金、银、铜的边圈,芒口为定窑产品的一大特征。宋代景德镇所仿定窑瓷器,称为"粉定",亦采用覆烧法,口沿无釉,用金属镶包口沿,刻划花水平也较高,几可乱真。区别之处是景德镇仿定瓷釉面光亮,无泪痕特征,足内可见放射状跳刀痕。
除五大名窑的瓷器外,宋代耀州窑、磁州窑和北宋黑釉制品也是宋瓷收藏品中的重要部分。耀州窑是北宋时期执中国青瓷生产之牛耳的窑场,青中闪黄的色调是其特有,刻花技艺犀利刚劲、精湛高超,纹样线条宽厚,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在宋代同类技法中首屈一指。在有层次的化妆土上剔刻纹样是宋代磁州的一大特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是其装饰风格。黑釉是宋代南北窑场的重要品种,其中油滴和兔毫是其在烧造过程中出现的铁结晶形成的,成功之作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