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笑炉与《近代邮刊》


91邮票网 2012-06-12 17:54:21 浏览量:717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办起了一份堪称经典的大邮刊——《近代邮刊》,除了一批研究国邮的学术文章,还有系统介绍解放区票的邮文,至今仍被集邮界广泛引用。它的创始人就是被邮人敬称为“通天教主”的大邮商钟笑炉先生。  1946年1月31日,出版的《近代邮刊》创刊号,发刊词由钟笑炉、钟韵玉、徐星瑛、陆建平、沈清等5人署名,道出了办刊的缘由。“自抗战胜利以还,各地爱好集邮者纷向上海配购邮票,而殷望知悉者,为邮票之市价,新邮之消息,邮商之牌号地址,以及集邮刊物之名称,而于今数年中外新邮之需求尤切,同人等于接受雪片而来之信函后,而求解决此项问题,作详尽而普遍之解答计,爰组织近代邮学出版社,发行近代邮刊。”以“近代的集邮认识,近代的集邮态度、近代的集邮方法,近代的集邮精神”为办刊宗旨。  《近代邮刊》,以近代邮学研究社名义出版,由协进文艺用品社承印。国邮部分由钟笑炉与钟韵玉担任编辑,徐星瑛担任外邮编辑,赵本臣负责招揽中缝广告。先后由陆建平、郭永斌负责发行,每月出版一期。第一卷(除第1l期为6版外)每期4版,第二卷扩充为6版。1947年6月因钟韵玉受聘于浙江新闻日报社,自第19期起,国邮部分由钟笑炉独编,外邮方面由胡新与徐星瑛共同负责编辑,扩充页数每期为12版。第22期起,由钟笑炉担任主编,由下肢瘫痪的黄维任代表人责任主编,徐星瑛、胡新为编辑。同时革新版面,充实内容,第24期扩充页数到24版。  第三卷第1期起,《近代邮刊》改为16开书本式,每期20到24版,并以各种试制票、样票原色套印作封面。后来又增加扉页,有一个时期邀请名家为其封面题字作画,如溥濡题字、张大千作画,沈尹默题字、吴湖帆作画,梅兰芳题字、荀慧生作画,原色刊登各种珍邮,毫不逊色于当时一流的综合性社会刊物,销路大增。在《近代邮刊》的全盛时期,资料丰富,编排新颖,版面生动活泼、内容多彩多姿。邮刊的作者几乎包括了当时全国的集邮名家,刊登的文章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和富有史料性。如钟笑炉的《近代国邮丛谈》、《解放区邮票丛谈》连载,《钟氏近代国邮图鉴》最先完成的部分——《“改作贰角”邮票图鉴》和《加盖“金圆”邮票专门目录》等宏文,以及张包子俊的连载《集邮乐园回忆录》,郭润康(邑丹)的连载《邮学辞林》,黄维的《加盖“国币”邮票专门目录(初稿)》。以及陈复祥、张赓伯、陈志川等名人名篇。《近代邮刊》还载有抗日战争胜利后至《集邮》杂志创刊前记录邮票发行原始信息最完整的资料。   《近代邮刊》不惜篇幅介绍各解放区的邮票。特别是在总第15期上刊登东北“双十二”纪念邮票,由于票上有“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标语口号和蒋介石举手投降的漫画,引起了国民党上海市社会局和警察局的注意。后来又刊登平山版毛泽东像和辽南加盖票,因而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查禁,经过疏通才恢复出版。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出完总第41期临时版后,暂时停刊。上海解放后,该刊于1949年6月复刊,1951年底出齐第6卷第12期(总72期)后停刊。    钟笑炉(1903-1976) 中国集邮家、邮学家、邮商。原名钟流,笔名垦牛,广东花县(现花都)人。1916年赴沪,后继父业在沪经营商店。抗日战争期间邮资调整频繁,邮政总局常令各地将原存邮票按统一的格式自行加盖改值售用,各地加盖邮票五花八门,纷纷流向上海,假票迭出。钟笑炉不厌其烦地向各地邮局函购邮票,与各地邮友通信讨论,分辨这些邮票的异同。他深入钻研每次新发行的邮票,废寝忘食。他从当代邮票中挖掘出许多有趣的研究内容,使我国集邮界改变了过去不太重视收集当代邮票的倾向。他勤奋和认真地收集、整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邮票的发行资料,成为后人编著中华邮政邮票目录和解放区邮票目录的重要依据。因此,他在集邮界享有“近代票权威”的美誉。他在“文革”中去世,遗下的邮集由家属捐献给上海市集邮协会,售卖所得设立了上海钟笑炉集邮基金会。   本文承蒙陈波提供资料,特表感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