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
(应《民刊采风》主编之约,写一写办刊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标题为《民刊采风》主编所加。)
记得有位邮界人士说过:“办刊难,办邮刊更难”,的确如此,办刊的邮友大都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我通过集邮结交了众多的中外邮友,互相书信往来,探讨邮识、交流邮品、其邮乐无穷。渐渐地求教邮识的、求购邮品的信件多了起来,应接不暇专营店了办一份以邮识为主的邮刊与邮友共享的想法。经过一段筹备,于1991年1月初创办的《盛京邮刊》。“盛京”是沈阳的古称,是清朝初期以沈阳为首都时的称谓,原以为办刊很简单,但办起来后,困难很多,首先是经费,其次是稿件,要想办好一份刊物,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宗旨、特色和风格。我办刊的宗旨是“崇尚邮德、增进邮谊、传播邮识、调剂余缺”。
几年来,我遵循这一宗旨一直办到现在,这期间得到了众多邮友的支持和帮助,如河南的任南方先生、内蒙古的张文华先生等积极为本刊友情撰写稿件,分文不取,令人感动。邮界知名人士马驎同志、党仁珊先生、郭润康先生先后担任本刊顾问,郭老还为本刊题词,给予了本刊巨大鼓舞。因此,不管有多大困难,也要把邮刊办下去以不辜负大家对本刊的期望和厚爱,本刊从创刊时的八页复印发展到今天的十六页胶印,栏目增加到数十个,这与邮友们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本人借此文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以后还将准备增加页数,条件允许还将增加彩页。
为了解决办刊经费,本刊开辟了“邮品栏”。一来为各地邮友提供所需的邮品,以丰富他们的收藏,二来以所得的微薄利润来补贴办刊经费的不足。几年来,“邮品栏”为各地邮友提供了他们所需的邮品,有的邮友来信说,他们邮集中增加从本刊购到的邮品后,在当地邮展中获了奖。“邮品栏”所出售邮品并非以纯盈利为主,主要是支助办刊,价格定的较低,所以有些邮品很快售缺。有的邮友所需邮品售缺,我就只好到邮市寻找,有时高出本刊价也买下来寄给邮友,办刊最主要的是要讲信誉。在本刊购邮品中款额最少的仅寄3角,回资够否?可想而知,本刊照样包装妥当寄出。前几天,收到一位邮友的来信,信中说订阅了贵刊多年,受益匪浅,但一次邮品也没有购,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但先生仍为我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我解答一些提出的问题,真是很感激。
办刊几年来,许多邮友给予了本刊很高的评价,本人觉得很惭愧。本刊办得还不是很好。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希望广大邮友对本刊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本刊能更好地为广大邮友服务。
办刊这几年,几乎花费了我全部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每天为各地邮友复信到深夜零点以后,其它的如绘画、摄影等爱好都放下了。几个好朋友劝我别办了,如愿办就办一个纯目录,花销不大还能赚到钱,时间和精力也不白费,象你现在累得这样,得到什么了?还搭进去不少钱。是啊!我得到什么了?我得到了广大邮友对我的信赖,得到了纯真的友谊,结交下了众多的邮友,增长了很多的邮识,我很满足。如今社会上干什么都讲经济效益,办什么事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但钱不是万能的。本刊在广大邮友支持下能办到今天,就是很好的佐证。
已故邮界前辈孙君毅先生说过:“是傻子才肯办邮刊,我愿我们都做傻子”。已故邮学家史济宏先生也说过:“办邮刊本来就是傻瓜的事,如果全国人民都有这一股傻劲,那么世界上什么事都好办了”。民刊是官刊的补充,目前全国各地民刊有上千种,大多为个人或民间集邮组织所办,它们有以传播邮识为主的;有交流信息行情的;有纯做生意以盈利的,不管办刊以什么为主,只要讲邮德,重信誉就是好的,现今集邮界民刊是必不可少的,官方邮刊讲的是官话,写的是官样文章,而民刊无所不谈,文字活泼、敢讲真话,道出集邮者的心声,受到集邮者的欢迎。民刊的作用不可低估,不可不重视。希望集邮朋友订阅、收藏民刊,这也是一笔财富。 (摘自《民刊采风》9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