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六朋的画作评估
苏六朋 文姬归汉 镜框
苏六朋 人物 立轴
“职业”画家苏六朋作品价格偏低 古代与现当代书画价格“倒挂”
鉴宝
鉴定:根据图片,从画风、绘画笔法、题款初步判断这件扇面应是苏六朋本人作品,有其一贯的风格。苏六朋(1791~1862),字枕琴,号怎道人,别署罗浮道人,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与苏仁山并称为“岭南画坛二苏”。苏六朋学画有成后在广州城隍庙外摆摊卖画,以此养家为生。
不过这件作品不属于作者的精品,而仅是应酬之作,收藏价值相对较低。苏六朋的传世作品较多,其中不少保存在博物馆和美术馆中,也有一些在民间流通。其作品以挂轴、斗方为多,扇面较为少见。其作品面貌也不断变化。此前广东省博物馆曾举办一次苏六朋的馆藏作品展,反响热烈。不少收藏者第一次看到数量如此之大的苏六朋在各个时期的各种题材和风格的作品,对画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苏六朋是岭南著名的人物画家,在广东人物画领域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与苏仁山“二苏”共同创造了岭南人物画的高峰。在清代全国范围内,苏六朋在人物画上也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难以被称为“全国性名家”。朱万章认为,这与目前市场上岭南古画的流通不多有一定的关系。岭南古代书画,为何未能乘近现代岭南画派受宠之风而青云直上?
在华艺国际副总裁许习文的眼里,苏六朋当年在画坛应是独树一帜:“放眼当时的中国画坛,在人物画家里苏六朋绝对称得上首屈一指。”苏六朋的作品内容多样,表现力十足,许习文尤其喜欢他的写意人物画。“他的作品反映了普通市井小民的生活。”许习文认为,这种对写生的重视堪称岭南画派的精髓之一,并令其人物画做到了难得的雅俗共赏。
辨伪:隶书题款多在晚年出现
苏六朋算是个“职业”画家。在清代,像苏六朋这样的职业画家并不少,比如早期的黎简、之后的居巢与居廉。有人认为,职业画家的应酬之作相对比较多,而且随着其作品的传世量增多,赝品也跟着多了起来。不过许习文认为,目前在市场上所见的苏六朋作品少有应酬之作,而且“虽然市场上有部分旧仿苏六朋之作,但未现泛滥之势”。他认为,之所以有人认为市场上不时出现真假难辨、似是而非的苏六朋作品,是因为其风格面目多变:“而且他的妾也为他代笔,更增加鉴定的难度。”
因此,鉴定苏六朋的作品,必须完整掌握他不同时期的作品的特点。“许习文指出,早期的苏六朋作品极为细腻,而晚年渐显粗犷。隶书的题款多在晚年出现。”
观潮:岭南古书画缺扛鼎人物
纵观近年拍卖市场,苏六朋作品迄今为止的最高成交价出现在2011年6月11日在华艺国际以161万元成交的《文姬归汉》。这件被广东本土买家竞得的苏六朋作品是目前所见尺寸中最大的一件,达20余平方尺,画工极精,而且行家公认其为“开门”(即一眼就知道是真品,毫无疑问)。值得一提的是,这件作品在2011年1月9日曾以140万元成交,时隔短短5个月身价即飙升21万元。
不过除此之外,苏六朋的大部分作品价格并不算高,普遍为数万元至十余万元之间。这个价位曾令不少岭南书画的收藏者感叹:“四尺整纸的黎雄才(画作)已经高达200万元了,而尺寸最大的苏六朋作品也不过100多万元。”
有市场人士认为,造成这种价格“倒挂”的原因是当今学术界对于苏六朋其人其作的研究和领悟还远远不够。学术上的“未完成”,导致苏六朋作品价格处于“未完成”阶段。
许习文认为,除苏六朋外,其他岭南古代名家的作品价格都偏低,唯一例外的大概就属宫廷画家林良。这并非因为古画鉴定难度大,而是岭南画派古代书画中并未涌现出扛鼎人物:“每个画派的作品想要在市场上走出一波向上的行情,一个能够代表其鲜明风格和水平的领军人物不可或缺。”他表示,岭南古代书画缺乏具有个人独特面貌的大家,直接导致岭南古代书画的行情“半青不红”。
当然,随着整体市场对于岭南画派关注度的日渐提升,岭南古代书画价格必然会水涨船高。不过,如果能在学术上进一步梳理清楚岭南古代书画的脉络,将更有助于它的传世价值体现。
相关链接
岭南“二苏”之苏仁山
苏仁山(1813~1850),字静甫、仁山,号长春。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在“二苏”中,苏仁山稍逊于苏六朋,但是许习文认为可将其与石鲁相比。特别是苏仁山晚期的作品喜欢长题,被许习文赞誉为“有半通不通的禅意和韵味”。苏仁山能画工,而石鲁晚年(即上世纪40~50年代时)也能画工。
不过,相比石鲁作品行情迅猛上涨的势头,苏仁山的作品甚至还未受市场认可。根据近年拍卖记录,其作品最高成交价仅为23万元。另外,近年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苏仁山作品仅有5件高于10万元。作品价格与其艺术地位极不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