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之父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217

   今日我们使用邮政服务,是一种邮资预付的制度,就是说,人们先付费用,然后享用服务。即寄信人付款。

   但在以前,则不是这样的,邮政服务采用邮资后付方法,就是信到达目的地,才收费用,亦即收信人付款。

   那时的英国邮政,收费高昂而效率奇低,一般平民百姓根本消费不起,而某些特权阶级例如国会议员,则能享受免费邮政服务,特权人士滥用这些服务,令问题更加恶化。

   罗兰希尔(RowlandHill)于1975年生于英国密特兰城,他对当时的邮政制度痛心疾首,誓言要改革邮政。

   据说罗兰希尔目睹以下两个事例:

   伦敦一位如花美貌的姑娘,每天均收到大量求爱信件,由于是收信人付款制度兼邮费昂贵,令这美貌姑娘大大吃不消,只好拒绝收信。

   一位邮差派信给罗兰希尔邻居的一位少女,但该少女只看了一下该信之外部,便退还给邮差,罗兰希尔以为该少女没有钱收信,便替她付了邮资,但该少女却责他浪费金钱,她向罗兰希尔展视该信笺,内里竟无一文字。原来,该少女使用当时流行的一种通信方法,只用一些符号划在信笺外面,代表平安、问好、致意等意思,收件人根本不用收信,只看外部便知意思。

   这些现象令邮政局吃足苦头,不但收不到邮费,还要把邮件退回给寄信人,双重吃亏。

   罗兰希尔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英国繁复的邮资计算方法(据当时的计算法,一封国内平信之邮资,可能有40种以上之类别),一律划为一便士收费,并且建立邮资预付制度。为实行邮资预付制度,便得发行「邮票」。

   罗兰希尔于1837年发表的《邮务改革论》,给邮票绘画出雏形:「涂有背胶,大小能容纳一个手盖邮戳的纸张。」

   在邮政改革的过程,罗兰希尔受到保守势力的强大反对,令其欲改革的项目,很多未能推行。

   但他终能成功发行邮票,1879年8月2日,罗兰希尔逝世,享年84岁。生前受封为爵士,死后赐葬西敏寺,与伟大发明家瓦特的灵位排在一起。

   贵为邮票之父,邮票上有大量的罗兰希尔图像,可独立成为一个收集专题。

标签:
上一篇:中国邮票上的毛泽东    下一篇:邮票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