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市已步入资本运作市场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也是所有金融交易活动的总称。资本市场是一种市场形式,并非是特定的物理地点,而是指所有在场上交易的人、机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今天的邮市,已地地道道的步入了资本运作的市场。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连先生早就定义中国资本市场是“赌场”一说。那么,对于邮市,既然认同是资本市场,就同样具有赌场的属性和特征,目前的变数就是赌场宽了,赌资大了,赌人多了。当然,无论谁输谁赢,设局者---既发行方始终是大赢家。难怪这个市场流行一句话:“看好的留下,不看好就离开。”
邮票筹码是资本运作的标的物。其实,自从市场把邮票作为筹码之际,邮市就已经步入了资本运作市场。只不过是前些年没有官方的大力宣传,其规模较小、运作模式单一、缺乏实施规则等等,还没有引起社会重视而已。
实践证明,在邮市这个资本市场投资还是十分可观,既有股市、期货、债券等资本运作的“赌性”,又具有长期的投资性质。邮资票品有别于其它有价证券的是筹码现货交易,不存在借贷关系,某种程度上其安全、自主、灵活、可变、回报,都远远高于其它有价证券。特别是2007年底,央视经济频道节目肯定了“邮票市场是第二大金融市场”后,给所有的邮民和收藏者都服了定心丸。
集邮市场是文化市场的一部分,但又同是文化产业产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使邮资票品使用功能不退化,同样会走向资本市场并成为这个市场的筹码。从前期老纪特中的梅兰芳到文革票系列,从中期的编号票到JT中的金猴、从小爱科学,又从年编票版式二的批量出现到小型张的双联、四方联等等崭新版式的开发,以及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再现邮票,使今天的中国邮票已达到世界之最。一些珍罕高端的票品,已进入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领域;适合大众欣赏收藏的中低端邮品,也伴随投资形式源源不断的流入民间。
面临这样一个潜力十足的资本市场,其发展轨迹如何运行,是国家邮政、中邮企业、民间邮人十分关注的课题。本人自06年初入网开始,学着黄兴跃先生等探讨与宣导大行情。2007年中邮联《集邮》杂志邀稿,在第5期【潮涨潮落话投资】栏目刊载了两整页的“奥运背景酝酿大势政策导出慢牛行情”一文。数年来,从理性上倡导推动大行情,但也综合并尊重现实,在市场强势、看似大行情呼之欲出之际,提出不会像有些人想象的“井喷爆发”;在弱势面前,很多人认为行情已过或不会再有,客观的总结“市场进入新的转折”,将形成长期的炒作行情,在涨涨跌跌、跌跌涨涨中发展;同时,也否定了行情所谓的规律论、短期论,更不赞同主观臆想的行情十波论等,乐观的提出行情会持续多年,迎来的将是“阳光行情”、“社会行情”。以前的文贴几次提过,这里无需啰嗦。
目前,很多人感知行情发展不随人愿,不少东西价格严重偏低,内在价值低估,还有相当部分的97套牢品没有解套。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有它的根源。前段时间的晚上,一位陌生朋友看了黄兴跃的帖子,手机发来两条短信同我交流,感觉有意义而保留,有些问题也是本文帖要探讨的内容。现将原文及我的回信一字未动的转给朋友们分享。
交流者:“读黄兴跃先生《近期邮市走势值得关注》有感!觉确实值得关注!毛主席说:群众是真正英雄。。。邮人不买账低价位的片子型张呢,一定自然有一番它的道理?邮政这双黑手多年来为什么一直也不支持低价位片子型张的炒作?值得深思!!当年邮政打折堆票究竟倾销了多少低价位的片子型张到了二级市场呢?恐怕谁也说不明白!说实在的最没有消耗的就是这些低价位的片子和型张了?或许想炒低价位的东西也不难,难的在于炒起来谁来接这一棒?感觉这几年JT票和小版张的走势不错!符合大多数邮人的要求了?”
笔者:“谢友交流。回读黄感:低价片型张不涨的道理在那?国情看,小型张发行占票的三分之一为宜,集片占收藏群体十分之一左右,邮政早已过分扩容。论堆低价倾销片张到二级市场,更造成恶性循环。应该明白!你说的最没有消耗的就是这些很对。再起高也是炒作被套。JT票消耗多,小版张量小品精受欢迎!很多量小精品都有市场。”
交流者:“老黄大师说的主流品种?我感觉毛泽东时代发行的邮票基本就是主流品种?特别是贴近老百姓生活,体现工农兵形象,反应文革以后出现的新生事物的那些邮票,更是主流中的主流了?感觉这些东西会一直的再涨涨涨的?这个涨对于炒新邮来说,他们好像没有什么感觉???炒作新邮改变市场,集邮收藏老票稳定着市场。”
笔者:“老黄说的主流品种?我在去年提到贺年有奖系列将成为主流品种,因为原来是公认的附(副)品垃圾?你说文革票是主流,那是珍稀品,是收藏的风向标,涨确实稳定着市场!但已不是大众品。这几年大版票为何涨?就是年册消耗都离不开,这是主流品。”
以上两段的交流,反应出很多问题,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便不奇怪。发展既要转变观念,既是要正视中邮集团的产业性质,正视市场的属性和规则,正视集邮产品不同类型的不同价值。这也是笔者几年来总结市场出现的“三精格局”的翻版。按照三个“正视”的对应,分别是“邮政政策精”、“投资队伍精”、“选择的筹码精”。这些情况的变化,再用20年前思维理念行事,必然被淘汰。
本人感觉对于老一代的集藏者,面对今天五花八门、众品耀眼的东西,不仅看不惯,也买不全、买不起,只得参与买买卖卖,拆东补西。我认为,在逐利的商品社会,什么炒作,什么多空,都是资本市场的根本属性,即使有文化底蕴做依托也较势单,所以,市场的短线投机运作盖过了长期投资运作,而场外进来部分资金把控不好又被套牢,影响了能量聚集和行情的发展。
数年来,国家以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式扶持与培育集邮市场,但同样不能扭转市场炒作的根本属性,也不能脱离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范畴。在当前还不规范的中国资本市场,从信息、法规等都不健全;发行方圈钱积极,可以针对市场需求,只要你准备好买单,可随时提供满意的美味佳肴;投资方投机严重,有“关系”者不管啥东西,趁着朦胧先去炒作,当价格抬高后轮到随大流者参与,便成为套牢族。实践证明,在任何时候,炒新炒热都有很多人被套;投资老精品则获利安稳丰厚。
十余年来,中国邮政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了过多的系列精品,在收藏群体锐减、缺乏分散沉淀的客观条件,使发行量仅数万到数十万的这些精品还没有充分体现真实的价值,也将会精品恒强;即使是适合大众收藏的常规邮品,仅有七、九百万的发行量,也是自1985年以来的瓶颈,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品味的提高,集藏队伍再恢复千万是很容易的事,到那时目前这些发行量的邮品别说投资,就是供收藏领域分散也会紧缺。
4月23日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集邮文化产业发展论坛”,目前看市场反响不明显,但确是国家高层一种方向性的信号,其滞后效应将逐步显现。特别是邮政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合“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纲要,中邮集团提出“邮政要当好集邮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推动者”、“创新模式”、“打造集邮文化品牌”、“引导构建集邮文化产业链”、“不断拓展集邮文化市场”,看出了集邮文化产业和邮市的托底,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是《邮市已步入资本运作市场》,也没有理由怀疑市场一直滑向低谷乃至消亡,需要的是前瞻和看到美好的未来。作者:老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