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邮票原地探讨


91邮票网 2012-04-25 12:46:34 浏览量:619

文学名著邮票的主题原地应为名著的创作地。《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虽然吴敬梓(1701—1754)出生于安徽全椒县襄河镇河湾街,但邮票名称并非是“吴敬梓诞生三百一十周年”,而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因此,邮票的主题原地不应是吴敬梓的诞生地——安徽全椒县,而应着重去探讨名著《儒林外史》的创作地。

从史料获悉,吴敬梓曾于雍正十一年(1733)举家离乡移居江苏南京,购置位于清溪河与秦淮交界处,毗邻古桃叶渡的秦淮水亭作长居之地。约于乾隆元年(1736),动笔创作《儒林外史》,积廿年寒暑,在南京完成不朽之作。直到作者在扬州逝世后,小说才由金兆燕刊印问世。

秦淮水亭于1997年辟为吴敬梓故居陈列馆,占地8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具江南园林艺术特色。双亭式大门两侧的对联为;“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高度概括了吴敬梓的生平和成就。门楣横匾上面的“吴敬梓故居”五个大字是黄庭坚的集字,古朴典雅,格外醒目。故居分南、北两部分。南半部分为古桃叶渡遗址,因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曾在此迎接过爱妾桃叶而得名;北半部分为吴敬梓故居,碑廊前,竖有一尊用花岗石雕刻的吴敬梓立像,连同底座通高两米,他身穿长袍,体瘦面朗,仪态轩昂。朝北是仿明清亭榭式“秦淮水亭”,当年吴敬梓在此靠典衣卖文或朋友接济,过着清贫的生活。

因此,《儒林外史》邮票的主题原地应是南京秦淮水亭,主题原地邮局是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建康路110号的夫子庙邮政支局(210001)。

6枚邮票选取了《儒林外史》中6个有代表性的故事。每枚邮票的主图原地应是故事的情节发生地。

“王冕画荷”选自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元末明初,浙江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便卖画孝敬母亲。他不愿求取功名利禄,逃往会稽山中,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历史上,确有王冕其人。王冕是诸暨郝山下村(今属栎桥乡桥亭村)人,桥亭名副其实,有座石桥,桥旁有亭子,亭旁立着一块碑,上书:王冕故里。桥亭位于诸暨枫桥南部,建设中的绍诸高速穿村而过。当年,王冕这位元末明初的杰出诗人、画家,就在桥亭出生,曾在栎江边画荷。如今,700多年后的栎江依然盛开着荷花,村民养荷意在光大“王冕故里”。2010年11月14日,王冕故居重建奠基仪式在枫桥镇栎桥村原遗址上举行,预计2011年2月份完工。

因此,“王冕画荷”邮票主图原地是浙江属诸暨市枫桥镇栎桥乡,邮票主图原地邮局应为枫桥邮政支局(311811)。

“范进中举”选自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是书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集邮门户网文,“范进中举”的故事发生在他的家乡。那么,范进又是哪里人呢?首先,在书中第三回写道:“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著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此童生即范进。

那范进是南海人还是番禹人呢?接着,书中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坤遭横事”写道,范进与同乡的张静斋(乡坤)前往高要县,拜访汤知县,并为一老师父送五十斤牛肉如何处理出主意:“打他几十个板子,取一面大枷枷了,把牛肉堆在枷上,出一张告示在傍,申明他大胆之处。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次日早堂,将老师父重责三十板,取一面大枷,把那五十斤牛肉都堆在枷上,脸和颈子箍的紧紧的,只剩得两个眼睛,在县前示众。天气又热,枷到第二日,牛肉生蛆;第三日,呜呼死了。众回子心里不服,一时聚众数百人,鸣锣罢市,闹到县前来,说道:‘我们就是不该送牛肉来,也不该有死罪!这都是南海县的光棍张师陆的主意。我们闹进衙门去,揪他出来一顿打死,派出一个人来偿命!’”

从这二段看出,范进系广东南海县人。“范进中举”邮票主图原地邮局是广东佛山市南海区邮政局(528200)。

“两根灯草”故事选自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书中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坤遭横事”写道,严贡生在接待范进时说道:“我这高要是广东出名县分;一年之中,钱粮、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 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写道,“知县准了状子,发房,出了差,来到严家。严贡生已是不在家了,只得去找著严二老官。二老官叫做严大育,字致和,他哥字致中,两人是同胞弟兄,却在两个宅里住。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私豪富,足有十多万银子。”

“两根灯草”故事就是讲广东高要县的严监生吝啬成性,他病得奄奄一息,还硬是伸着两个指头不咽气,因为灯盏点了两根灯草,恐费油。邮票主图原地邮局是广东高要市邮政局(526100)。

 “马二先生游西湖”选自第十四回“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故事情节顾名思义,发生在马二先生漫游杭州西湖时。邮票主图故事发生地在杭州西湖,邮票主图原地邮局是杭州市保俶路邮政支局(310007)。

“杜少卿夫妇游山”选自第三十三回“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书中写道:“又过了几日,娘子因初到南京,要到外面去看看景致。杜少卿道:‘这个使得。’当下叫了几乘轿子,约姚奶奶做陪客,两三个家人、婆娘都坐了轿子跟着。厨子挑了酒席,借清凉山一个姚园。”从中可知,杜少卿游的山是南京清凉山。清凉山古名石头山、石首山,踞于南京城西隅,位于南京市广州路西端。唐以前,长江直逼清凉山西南麓,江水冲击拍打,形成悬崖峭壁,成为阻北敌南渡的天然屏障。相传诸葛亮称金陵形势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毛泽东著名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虎踞龙盘今胜昔”,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就指今清凉山。清凉山山高100多米,方圆约4公里,现已建成清凉山公园。园内树木葱郁,地势陡峻。主要古迹有清凉寺、崇正书院、扫叶楼、驻马坡等。据考证,姚园遗址应在今驻马坡一带。

因此,“杜少卿夫妇游山”故事情节发生地在江苏南京清凉山,邮票主图原地邮局是南京市汉中门邮政支局(210029)。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选自第四十回“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和第四十一回“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沈琼枝是个扬州才女,精工顾绣,写扇作诗,具有妇女个性解放意识。因不从盐商骗她做妻,便拐了东西逃走,只身流落金陵。书中第四十一回写道:杜少卿和武书乘船“荡到利涉桥,上岸走走,见马头上贴着一个招牌,上写道:‘毗陵女士沈琼枝,精工顾绣,写扇作诗。寓王府塘手帕巷内。赐顾者幸认‘毗陵沈’招牌便是。’”

历史上,南京确有利涉桥,位于桃叶渡口,顾名思义此桥利于涉水,它的建造完全是因为桃叶渡口的凶险。据说东晋时,桃叶渡处水深流急,稍微遇上一点风浪,就会发生翻船事故,因此经常有人在此溺水身亡。这种“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的情景,延续了千百年。直到清顺治三年(1646年),集邮门户网。一个叫金云甫的人,见到在渡口边溺死的人实在太多,于是就自己出资建了一座木桥,当时的太守李正茂亲自题名为“利涉桥”,意为利于涉水。桥建成后,渡口自然渐渐没有了作用。只留下几块石碑和几片枯黄的落叶。康熙二年(1663年),李正茂又将木桥改为石头桥。但是一批风水先生却认为,这座桥破坏了风水,从此南京出不了状元、进士了。于是硬是将石桥拆除掉,但是老百姓一再要求重建这座桥,官府只得重新建造了一座木头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解放后桥被拆除前。如今,附近还有一条利涉桥街,街以桥得名,位于贡院之东。

因此,“沈琼枝利涉桥卖文”故事情节发生地在江苏南京利涉桥,邮票主图原地邮局是南京市夫子庙邮政支局(210001)。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