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历史十(三)
(三)J T邮票时期
自1974年1月1日T1《体操运动》和1974年5月15日J1《万国邮联百年》发行
以来,纪特邮票和特种邮票恢复完整的志号。就截止到1987年底来看,平均每年近20套、
50种。这个数字低于东欧各国,与西欧各国相仿。然而对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则是
太少了。JT票的发行通常是:分票,1000多万枚;单枚成套的8分票,3000万枚;角票,
数百万枚;元数票(包括小型张),数百万枚,只有生肖票在一亿枚以上。这个数字,从
以下两点看也是小的。发行首日未能在全国各大中小邮局普遍供应,以至不符和“国家发
行”的原则;发行不几日,邮局窗口即售缺,使“发行期一年”有名无实。
J T票在纪特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选题更加广阔;设计开始采
用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作法;群众性的评选最佳邮票起了信息反馈的作用;印刷主要采用
传统的雕刻版和先进的影写版,以及影写版和雕刻版套印;从1975年起,邮票皆刷有背胶。
普通邮票中的普16、普18、普21和普23,其选题和组成比较规范。特别是普21《祖国
风光》,一套17枚,从1分到5元,基本上符合“一件一票”的要求;雕刻版印刷,主题
突出并有意义,在图案空隙嵌刻票题,有所创造。在品种方面:增加了新的票种,T92、
T105两套附捐票;印制了有磷光条杠的发光邮票T49《邮政运输》、普22甲;自T51《童
话—“咕咚”》起,有选择的增发小本票;还有小版张,典型的是J59;发行没有相对应
邮票的小型张,如J85、J135等等。此外,对纪特时期有争议的作法,采取了谨慎的态度,
如:除了1955年若干再版票外,不再印制再版票,对此,邮票发行局以作了郑重声明;除
了按邮展纪念票多为加盖票的国际惯例而发行加字张(如J41、J42),不再出现其他加盖邮
票;一般不发行无齿票(注),因为无齿票售价高于面值,使邮票一问世就成为商品,是
不足取的;除了纪10《保卫世界和平》(第二组)外,未再印制非矩形邮票,因为作为邮
资凭证的邮票,矩形是最佳票幅。
然而,J T票的发行,还应该放眼世界,博采众长。如:象西欧各国,将附捐邮票单列
发行,如能使之系列化,则更佳;象美、苏、法等国那样,隔几年发行航空邮票一套;象
日本那样,加强系列邮票的系列性,使每一系列都和生肖票一样,有周密的计划,并定期
每年发行;象瑞典、捷克斯洛伐克那样,尽可能提高雕刻版印刷的比例,至少要用于重要
人物纪念票和高面值普通票;象法国邮票那样,注意邮票的群体美,同一专题的邮票,要
尽可能用同一票幅、边框和印版,形成独特的风格;象美、苏等国那样,多发行单枚成套
的纪念票,而数套选题相近的邮票可拼成一组发行;象美国那样,对一些重要选题,可以
出数十枚成套的大连张;象北欧国家那样,使小型张的面值、齿孔、纸张等要素和相应的
邮票相近或相同等等。
注:新中国邮票中共有5套无齿邮票,分别为特54《儿童生活》、特59《熊猫》、
特60《金丝猴》、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和T132《麋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