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春拍2.0786亿港元宋瓷刷新世界纪录
天价不具普遍性 偏门藏品成拍场黑马
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季拍卖会在近日圆满落幕,总成交额超过24亿港元,超越拍卖前预估的逾19亿港元。其中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亿786万港元天价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然而在业内人士的眼中,天价与市场趋势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应该关注的还是市场上的冷门品种。
亿元天价只是个案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拍卖第一口价由4000万港元开始,最终以1.85亿港元的价格落槌,加上佣金为2亿786万港元天价成交,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此前纪录是2008年4月春季拍卖中之“逸翠凝芳-日本藏宋瓷及古画”专场,以6753万港元拍出的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
然而,综观此次香港苏富比的拍卖市场,许多高价拍品的成交并没有出乎市场预料,有些还是在估价之下。在近现代书画中的张宗宪“云海阁”藏近代名家精品部分的拍卖,林风眠的《说长道短》和《荷塘芦雁》,估价分别为180万至250万港元,成交价仅为182万港元,去除佣金还在估价之下。此次图录的封面作品--齐白石《云龙图》,最终的成交价为1298万港元,而其估价则达到了1200万至1800万港元,去除佣金之后的价格依然在估价之下。所以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有时候看上去会非常热闹,而且成交价格也并不低,但只要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其在实际的估价之下,或者是勉强成交。
流拍作品不乏名家旧藏
在此次的苏富比拍卖中,流拍的也是不少,其中不乏重量级的拍品,其中在“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三”专场中,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从1000万港元起拍,叫价到1700万港元后无人加价,最终流拍,该拍品之前的估价为1800万至2500万港元。此次的流拍主要是因为这套花神杯并非原配,其中3件有毛病,还有一件的款字是三行六字,与其他11件不同,这样的杂牌军,自然无法得到顶级藏家的认同。
不仅是瓷器,在书画市场上也有不少的流拍精品。齐白石、张大千被认为近年来拍卖市场上的硬通货,但是在此次拍卖市场上流拍的作品并不在少数,其中曾经被日本雪江堂旧藏的齐白石《秋色》,估价200万至300万港元,最终没有成交。雪江堂旧藏曾经是被内地许多投资者所关注的,其主人西园寺公一长期收藏百余幅齐白石作品,真伪没有任何的争议。但从此次拍卖的情况来看,类似这样的名家珍藏作品,由于估价基本上都是在市场价位的“喉咙口”,因此最终的成交并不理想,很多都已经被收藏者放弃了。
拍场花絮
海外回流拍品成春拍救命稻草?
在此次推出的玫茵堂专场,成交结果出现典型的两极分化情况。行家们对品相和稀有性的要求极高,而高端收藏家则对最顶级的东西下手,成化斗彩小碟、青花绶带鸟大盘的流拍,与宣德黄釉盅、宣德青花龙纹高足杯的高价成交,形成鲜明对比。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就是明宣德黄釉撇口仰钟式碗,估价1000万至1500万港元,而最终的落槌价格达到了2350万港元。
海派画家的精品在此次苏富比的春拍中还是有着不错的表现,如2002年拍卖过的一幅程十发《傣族风情》,当时的成交价不到8万港元,而此次的拍卖价格则达到了86万港元。刘旦宅的《屈子涉江图》此次的拍卖成交价格为43.75万港元,而2008年的成交价格不到13万港元。另外一类受到藏家关注的“老面孔”,是在以往名家或者专场中出现过的拍品。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丁衍庸的《八仙》在此次拍卖的成交价为134万港元,其曾经出现在1998年丁衍庸专场拍卖会上,当时的成交价不到15万港元。
然而,在回流拍品创造佳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是否所有的海外回流作品都是精品,都值得藏家斥巨资购入呢?同时,海外回流的兴起,也致使产生了一些“出口转内销”的假回流拍品的出现,不得不让人们重新审视“海外回流”拍品的价值。
视点1
春拍将遭遇严峻的挑战
对于今年国内的春拍市场,众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12年艺术市场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将遭遇非常严峻的挑战,但是也不乏一些人士觉得今年的艺术品市场也有其契机存在,对于不追求短期利益的收藏爱好者来说,2012艺术品春拍市场也可能是一个不错的买入时机。
由于今年艺术品春拍的征集工作开展异常艰难,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市场低迷,各拍卖公司也是想尽办法,除了在保持原有优势业务之外,纷纷开拓新专场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另外,在拍品的取舍上也更为慎重,将以往的数量优先开始向质量优先转变,因此可以预见,今年春拍的整体质量也可能较以往有较大的提高。
视点2
偏门藏品拍卖渐热
有统计称,今春上拍艺术品的数量铁定缩水。不过,这也给了其他还未“大红大紫”的门类一个创造奇迹的机会。
2011年春拍,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以4830万元创造中国古籍善本拍卖的世界纪录;民国王步“青花嬉禽图笔洗”以713万元创造作者个人拍卖纪录,匡时“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瓷专场”收获4094万元;西泠印社举办大陆首次漫画拍卖会,上拍的222件拍品悉数成交……艺术品拍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宠”。
有业内专家预测称,2012年或许是偏门藏品爆发的一年,一些曾经看上去不起眼的藏品,或许能够拯救市场整体偏冷的情况。
数字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拍卖企业5719户,其中有文物拍卖资格的企业376户。而根据国家文物局网站2012年3月26日更新的“文物拍卖企业名单”,共有313家具有文物拍卖资质的拍卖企业,仅北京就占据了104席,上海、浙江具备文物拍卖资质的拍卖企业数量也都在30家以上。而在这300余家拍卖企业中,买家和公众能够知道名字的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