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价1.8亿 宋版《锦绣万花谷》登场


91邮票网 2012-04-18 12:12:39 浏览量:406

深圳商报(微博)记者 聂 灿

  近日,北京匡时(微博)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发布会,公布其春拍重器“过云楼藏书”将亮相春拍,下月举行预展。这些由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0余种、近500册组成的古籍将作为一个标的整体拍卖。拍卖方表示,该拍品保证金为5000万元,为艺术品拍卖史上保证金新高。

  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微博)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要收取高额保证金,“一方面是基于拍卖行业目前现存的买家长期拖欠付款,甚至是赖账行为的考虑,这种现状已经成为行业‘顽疾’;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该拍品的唯一性和这场拍卖的严肃性。即将上拍的过云楼藏书不同于其他拍品,它是目前存世最大部头的宋版,海内外孤本。”

  179部整体拍卖

  由宇内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部近500册“过云楼藏书”将整体现身春拍市场,近2亿元估价有望打破中国古籍拍卖最高纪录。2005年,这批“过云楼藏书”首次现身拍场,即以近2310万元被神秘买家收入囊中,创下中国古籍拍卖最高价。此次重返拍场,无疑将成为中国古籍拍卖的新标杆。

  “古籍历代的藏书家都是不希望藏书散失的。作为目前的持有人,委托方不希望这批藏书在自己的手上散失。所以我们还是以一个完整的标的拍卖。”董国强表示,拍卖底价1.8亿元,竞拍保证金5000万元,也将创国内拍卖最高保证金纪录。对这一估价,他认为参照其他门类艺术品近年来的增值幅度,1.8亿元是合理的,“甚至还有点低估”。

  “这批“过云楼藏书”2005年拍了2000多万元,那个时候书便宜,当时能够拆散卖绝对不是这个价钱。”董国强表示,之所以确定1.8亿的底价,一是因为作品的唯一性,“作为存世最大部头的宋版,这一件是能够在民间流通的唯一件,而且本身也是海内外孤本,很难用平常的市场价格来评估;其二,定价权是掌握在持有人手中的,我们最终商谈下来的底价是1.8亿;其三,成交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希望通过对这一批书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古籍的价值,也让更多关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人,把目光转移到更有价值的、更有文化含量的拍品之上。”

  展现“宋人知识世界”

  记者了解到,这批私人收藏的“过云楼”藏书中,既有宋刻《锦绣万花谷》(前集40卷,后集40卷共四十册)、元刻《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集》这样名重天下的存世孤本,还有黄丕烈、顾广圻、鲍廷博等大家批校手迹。

  董国强介绍,在这批藏书中,《锦绣万花谷》不仅是传世孤本,也是目前海内外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宋版书,保存了大量佚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有“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的诗句,其重要价值可见一斑。

  “一套《锦绣万花谷》就得一个多亿了。打个比方,这相当于《锦绣万花谷》是‘新娘’,其他的书当作‘陪嫁的嫁妆’。”董国强认为,《锦绣万花谷》是一个“类书”,具备相当的学术价值。他说:“《锦绣万花谷》记录了宋人的读书生活,这些构成了宋人知识世界。《锦绣万花谷》没有经过名家校订,但是经过名家收藏,在书籍上通过印章和提拔来体现它是流传有序的。现代人研究宋人思想,怎样看待宋人的文明和知识,这个书也是不可绕过去的。”

  推动古籍收藏研究

  总体看来,“过云楼藏书”不仅富有宋元版本,也是极具特色的个人收藏。董国强表示,这跟顾家一直所强调重视书籍的传统非常有关系。

  “文明在书上的传承可以说是负载量最大的,超过人类任何的创造。同时,古籍拍卖过程当中出现对于学术的研究,实际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文献价值。”董国强认为,“过云楼藏书”的再度发掘对古籍研究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古籍藏书向来是‘秘不示人’,而真正研究古籍的专家也很难近距离的接触宋版古籍,因此,古籍研究应该是拍卖结束后最为重要的工作。如果将古籍做数字化处理,或影印出版,把密封的书籍提供给专家、爱好者做研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获取珍贵文献,对古籍研究是非常有益的。”董国强表示,拍卖方愿意协助买家去做后续古籍研究的工作。

  展示活动陆续进行

  记者获悉,今年春拍的重头戏——“过云楼藏书”将举办系列展示活动。北京匡时公司总经理助理谢晓冬介绍,6月前,公司将举办关于“过云楼藏书”研讨会、预展及专题展。

  “关于这批藏书,将计划在月底举办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举办过云楼藏书展,向公众开放;下月初在杭州举办专题展,地点设于浙江大学图书馆;此外,5月中旬还将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办精品展;6月初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专题展览,让更多人走进、了解宋版古籍。”谢晓冬说。

  链接

  “过云楼藏书”

  顾氏“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经过6代人150年传承,藏书共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顾氏家族示有家训:过云楼藏画可任人评阅,而家藏善本古籍不可轻易示人。故此过云楼藏书终年置于秘室,隐而不宣。

  民国时期,应好友傅增湘的再三要求,顾氏后人顾鹤逸同意其在楼内观书,但不能带纸砚抄写。于是傅增湘每天阅书后凭记忆默写书名,后发表《顾鹤逸藏书目》,过云楼藏书方大白于天下。

  20世纪90年代初,“过云楼”藏书的四分之三被南京图书馆收购。剩余179部2005年首次现身拍场,是唯一一批在私人手中的国宝级藏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