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芳 别具一格的现代紫砂壶艺家


91邮票网 2012-04-17 20:31:00 浏览量:378


  如果不是眼前这一个个造型独特、精致巧绝、形态逼真、情趣盎然的紫砂壶浓浓散发着现代气息,你很难想象其作者——外表温婉、娴雅、秀丽的周定芳内心竟会蕴藏着这样肆无忌惮的热情。

  今年刚刚四十岁的周定芳已经是海内外知名的陶艺家,从一九八八年起,她颠覆了传统的紫砂壶创作思路,以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创作了一系列富有现代气息的的紫砂壶,技法源于传统却不拘于传统,表现手法大胆而夸张,把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意趣张扬到极致。内地紫砂行业称,她的作品打破了宁静的紫砂世界。周定芳同时被誉为“现代紫砂”的领军人物。 

  周定芳的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参展和获奖。其作品被大英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明特博物馆、加拿大加德尼尔陶瓷博物馆、韩国陶艺博物馆等收藏,并进入国际市场,受到收藏界的青睐。

“竹报平安”一举惊世

  文静、内向的周定芳出生于江苏宜兴陶业世家,学过紫砂雕塑艺术,偏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她并不满足于传统的紫砂创作工艺,开始尝试将现代雕塑的技法用于紫砂壶的制作上。周定芳跳出宜兴传统框框,开始创作融雕塑、写意、现代陶艺于一体的紫砂壶作品。她说,紫砂作品是她表达自己的方式。

  今年初春,中南海紫光阁对一批陈列了二三十年的陶瓷工艺品作了一次调整和充实,在新入选的紫砂工艺品中,有一件“竹报平安”壶,这是周定芳于一九八九年问世的成名之作。

  至今,说起“竹报平安”,周定芳依然兴奋。她称,她将竹的锯齿状节片大胆移植于壶把,假竹真做,爆(报)破残相刻划细致入微,竟取得了神奇的艺术效果,十分耐人寻味。“竹报平安”打破了茶壶功用结构的旧观念,令最原始的物象成了艺术品,提梁也一反正常比例,壶把的造型虽有悖情理却又歪打正着,出奇制胜。

     据称,“竹报平安”壶一经问世,就在当时紫砂艺坛引起广泛关注,并在爱壶族中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震动。一时间,来访者接连不断,还从台湾涌来好几批客人,他们原以为作者是一位老艺人,没想到是一位窈窕淑女,都感到不可思议。

  “竹报平安”——中国茶具史上第一把只有观赏性而全无实用性、获得学术肯定的紫砂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周定芳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紫砂”的领军人物。

  周定芳称她的壶艺是在传统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现代陶艺。它所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物件、“生活垃圾”的自然状貌及其衍生、巧构、重组的情趣,少有牵发幽思的典故,也不追寻社会定型的情趣旨向。她的“非物质设计”是一件件因为别出心裁,富含智慧而意趣盎然的小品,是将视觉印象中的物象原生相“魔化”为视觉印象的再生相,以让人难以捉摸、难以置信的方式,彰显物象精神。

    无边风月入“共融”

  在周定芳的作品里,“共融”壶以一种独特的气质和美感,跃入眼帘。壶身呈不规则椭圆,微微向前倾侧,像是谁信手画出的一个圆。在壶身的中上部有一条苍劲而流动的竹节纹路,令充盈丰腴的壶身神韵顿出,取得了很好的装饰效果;此壶有嘴不设盖,尽在情理之中;壶口边沿有几处刀刃的砍痕,细节活灵活现,妙不可言。壶貌壶态清新洒脱,张扬而又圆润,富含书家行书的笔意,既有严谨的法度,又能在漫不经心中发挥娴熟的技巧。这一独特风采只有通过隐含于艺术规则之下的某些有生机的因素才能体现出来。

  周定芳称,“共融壶”是她在国外看到的一件非洲水钵的启发而设计制作的,因有此名。

 


△《共融》

  一九九0年,周定芳在宜兴第二届陶艺节上,亮出了“皮革壶”、“木箱壶”、“添砖壶”等新品,她同几位新秀一道形成了创作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当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将这一批现代气息浓郁的紫砂新品同这届陶艺节上出现的多材质组合视为“八十年代宜兴紫砂业的两件大事”。

  美国著名陶艺家、教授马文.史维特表示,周定芳的茶壶反映出时代和地域特色。尽管如此,同宜兴最优秀的大师一样,她的茶壶已经远远地超出实用性器物的范畴。它们是智慧和深厚艺术造诣的结晶。她运用了一套完整的艺术语言,将独特的技巧与具有叙事性的顿悟融为一体,从而使她的作品充满了睿智、幽默和魅力。这些作品是对今天的一种记录,同时也是对传统的一种敬仰,更使我们看到了未来。

  周定芳的紫砂作品天性外泻,直抒胸臆。她总说,自己真的很幸运,从事了一个世界上最好的职业。面对一团团温顺、可塑性极强的泥巴,由衷地感到它是那样的亲切、温暖、驯服,在手上可以变化出千姿百态的造型。在闲暇时,挑上一把自己手捏的紫砂壶,泡上一杯宜兴红茶,细细品位,静静思索,感觉生活真的是美极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