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解析笔筒收藏
京城收藏界颇有声望的蔡炜,多年来专注于笔筒收藏。他认为,纯粹的藏家应该看重藏品包含的艺术与文化,而非经济价值
孙行之
“我不反对收藏家卖东西。但我还是希望藏品在收藏家手中有一段时间的沉淀。”眼前的蔡炜虽在病中,仍声音洪亮。身为收藏家、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副主任,他似乎有太多想要表达。尽管中国的文物收藏正迅速发展,但在他看来,纯粹的藏家看重的应该是藏品包含的艺术与文化,而非经济价值。并且,收藏家应该对自己收藏的专项真正热爱并有所研究。可惜,现在这样的藏家在国内并不多见。
京城收藏界颇有声望的蔡炜,是“鸣鹤雅集”的发起人之一。在这个针对收藏家及考古、文物爱好者的平台上,很多藏家与蔡炜来往密切,形成了一个默契的小圈子。他们时常一起鉴赏藏品,交流收藏理念,组织学习文博知识,甚至一起去国外拜访外国收藏世家。说起蔡炜,一位收藏家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评价:“他是我们这个圈子的领头人,带我们看东西,学习收藏知识和理念。很多人都是他带着入门的。”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因政策上的宽松,民间收藏热情重新萌发。恰在此时,在艺术家圈子中交游甚广的蔡炜对收藏产生了兴趣。他以笔筒为收藏专项,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在琉璃厂入手几个瓷质笔筒至今,从未中断。蔡炜自言,他收藏的不是艺术品的价格,而是艺术价值。正因秉持这样的理念,他才不轻易让艺术品市场价格的起落左右自己的选择。至今,他已积攒百件笔筒,这些收藏不仅品质上乘,且蕴含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每一个读书人都有一个笔筒
蔡炜之所以选择将笔筒作为收藏专项,很大程度上缘于他对文人生活的向往。
“笔筒是文人案头必备之物,可以承载很多题材和内容。”蔡炜告诉记者,“传统文人的文房用具现在大都退出了实际使用的历史舞台,唯有笔筒还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每一个读书人都会有一个笔筒。”
民国时期老一辈收藏家的圈子里,对文物有这样的区分:第一类是重器,如青铜器、石刻造像;第二类是中国书画,包括书法、绘画和篆刻作品;第三类是中国陶瓷;第四类为杂项,如鼻烟壶、首饰之类。其中,出土重器的买卖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有详尽传世记录的青铜器价格大都在几千万元人民币,一般收藏家难以企及。
而笔筒作为古时文人案头清供,具有独特的人文趣味。就明清两代的瓷质笔筒而言,其上还承载着中国明清两代瓷器制造顶峰时期的艺术成就,引人注目。这一时期的笔筒,不论官窑还是民窑都体现出制作精美、题材涉猎广泛、材质多样的特点。
“一个收藏家常年坚持一个门类的收藏是非常耗费心力的。不仅要有财力,还需要有毅力。” 蔡炜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蔡炜就开始关注国内外的拍卖行,从国内的瀚海、嘉德到国外的苏富比和佳士得,处处寻觅笔筒的踪迹。
瓷质笔筒的烧制始于明代晚期,最初只有青花一种。发展到后来,瓷器的种类逐渐丰富,发展出五彩、粉彩、单色釉等。笔筒上绘制的内容亦题材广泛,山水、花鸟、飞禽走兽和诗文等均有涉及。蔡炜说,“瓷质笔筒的鼎盛时期大约经历五朝,自明代末年崇祯帝开始,经历清顺治、康熙、雍正直至乾拢”而他所藏的笔筒,年代自明朝到民国,基本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瓷质笔筒制作的各个时期。
收藏家要做到心中拥有
在蔡炜发起的鸣鹤雅集中,收藏家总是定期聚会,一起鉴赏藏品、听受邀前来的专家讲课,或者,一同到国内外的拍卖行购买藏品。每年,蔡炜都会到纽约、伦敦和东京参加大型拍卖会,香港的佳士得和苏富比春秋拍上,他亦是常客,“有时候是去国外看自己想要买的东西,很多时候也是帮朋友、学生掌眼。”
不同国家的拍卖场上,蔡炜的关注点也会不同,“纽约的艺术品市场相对自由,所以会有很多高古的艺术品,如青铜器和石刻造像。伦敦能看到一些元代之前的古窑瓷器。距离内地最近的香港,则以传世的明清时期艺术品为主。”他注意到一个趋势,因为国内艺术品市场持续走高,过去流转于国外的艺术品,很多都回流到了中国。
除了每年在世界各大拍卖行收购艺术品,蔡炜还将大量精力倾注于藏品整理、编纂图录和展览策划上。“一个收藏家要做到心中拥有,而不是单纯占有。我觉得,要对藏品有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才是真正的收藏家。那些将藏品买回去就放到一边的人不是真正的收藏,而是占有。可悲的是,每个人都不能做到对艺术品的永远占有。”
收藏圈中,蔡炜的收藏理念带动和影响了一批人。而蔡炜也有自己敬仰的对象,其中一位就是著名的书画家钱君匋。这位老藏家一生省吃俭用,致力于收藏,所有藏品林林总总、共计千余件。而钱老只给子女留下很少一部分,其余藏品几乎倾囊而出,捐给了社会。钱君匋的一句话在收藏界和书画界流传甚广:“我的一切都来源于艺术,现在我将它们都还给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藏品不一定要买回去。有些收藏家购买瓷器残片,在参观展览的时候加以比对、研究,了解手中残品的全貌和历史背景、艺术价值。这同样是一种收藏。”蔡炜说。
去年,蔡炜和朋友到英国拜访了当地著名的收藏家迈克尔·巴特勒爵士。这位前英国常驻欧共体大使、欧洲委员会轮值主席还有一个身份:17 世纪中国景德镇瓷器收藏家。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巴特勒爵士收藏了近千件17世纪景德镇瓷器。巴特勒家族的收藏现保存于离伦敦100多英里外的多塞郡。“巴特勒走起路来颤颤巍巍,但对博物馆藏品的保存却一丝不苟。”在蔡炜心中,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可谓真正的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