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邮团体兴衰史(二十一)


91邮票网 2012-03-15 11:22:32 浏览量:693
为什么集邮?集邮有什么意义?集邮的目的是什么?我国早期集邮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各人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在集邮团体内,每个成员的观点也不可能一致。而集邮团体中的骨干分子对上述问题的理论,对发展新成员影响甚大,它关系到集邮团体能否蓬勃发展和社会各界人士对集邮团体的评价。 在中华邮票会成立初期,该会主要成员对集邮的看法,主要有3种:一是周今觉的“集邮高尚论和增值论”;二是袁寒云的“弧芳自赏自娱自乐论”;三是张景盂的。“集邮乐趣兴智怡情论”。三者皆言之有理,其中也有些共同之处。但各人侧重点不同,也就各自成章,自成体系了。 周今觉在1926年7月应邀,在上海开洛电台发表集邮演说时曾讲道:“集邮是王者娱乐消遣的勾当”,是“游艺之王,王之游艺”,也就是集邮是王者的嗜好。此说把集邮抬到如此“高尚”,使一般平民百姓望而却步。此说无意中道出,集邮人至少应是王孙贵族豪绅名流之辈,一般大众可望不可即,亦无力入伍矣。周今觉又说:“集邮乃投资储蓄的性质,若是票子买得合宜,五年一小长,十年一大长,有进无退的。”这就是说集邮是可以赚钱的。此说相当有吸引力;也有些人由此走上集邮之路。但事实是许多人集邮多年,花了不少钱和精力,到头来并未赚到什么钱。怀着赚钱目的而集邮的人,当他的目的无法达到时,他就中途放弃集邮了。 袁寒云在1927年4月撰写的《说邮》文中曾说:“盖人之集邮,或待善价而求沽,或将争雄于坫坛,或矜奇炫异,或夸富斗豪,若予则仅求自善者存之,赏心悦目,聊以自娱,不拘泥于其贵贱多寡也。斯趋舍不同,而境亦殊矣”。袁寒云的“孤芳自赏自娱自乐论”博得了一些人的赞赏。此说重在集邮的动机,轻于目的。如何“自赏自乐”?有何意义?能达何目的?其意未尽,认同者亦不多矣! 张景盂是中华邮票会第9号会员,苏州邮商,该会成立时曾被推选为评议员。他在1926年冬撰写的《集邮之乐趣》一文中,对集邮的意义、性质、目的作了详细的阐述,不仅得到一般集邮者的好评,还得到公众的认可。 张景盂写道:“搜集邮票,最有趣味,因其富于美育性质,易动人好。故欧美人士,竞喜集之,以作遣兴消愁之助,兼收参证观摩之益”。 “集邮之趣,人初不知之,殊不知此事为最文雅最高尚之娱乐,断不可以儿戏视之。”。 “集邮之事,与文化、史学、艺术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故较乏好骨董者,更饶兴趣,且不必耗巨额之金钱,已可获得种种学问上之利益,不若古玩之定重价搜求,而徒供鉴赏而已也。” “集邮为普及之娱乐品,如文学家、法律家、医学家、科学家等,于神疲思倦之时,将所藏邮票流连把玩,即可以怡情悦性,解闷消愁。至劳动界人士,工作余暇,倘能偶一展示,亦可以乐此不倦。盖其图案色泽,各擅五花八门之妙,殊足引人入胜也;且集邮之举,无妨正业。吾人于公余之暇,藉此消遣,不啻与良朋友相对,其乐可胜道哉。” “或有喜在球场击球者,当百脉沸张汗珠透体之时,苟将邮票披览之,即可以心泰神舒,气安体适;”“集邮之风,苏俄最甚。元首卿相,贩夫走卒,凡稍具常识者,无不嗜之,固不特备娱乐而已,且有利益可获也。” “集邮固不必过事消费,如古董家之搜集中国古磁、东方毛织之类定须重价以求也。且邮票本为微细之物,携带极便,虽不若名画法书之可以装潢悬挂,然苟聚之成册,偶一展玩,则审其图案之精美,考其发行之原因,亦几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悦性怡情,斯乐决非庸俗所能知也。”“搜集邮票,又可增进史学知识,盖自十九世纪以降,各国大事,恒可于邮票图案上窥见一斑。不若古玩之仅供赏鉴,无甚学问上之利益也。苟吾人于邮票图案,每种详考其用意,而附记其事实,定能成一巨帙,为史乘别开生面之著述,并卷有益,其乐何如。” “总之搜集邮票,与搜集古钱,虽同嗜好,然一则仅有把玩鉴赏之乐,一则又可于知识界上获益不少,且如各处之风土山川,不能遍历游览。搜集邮票后,察其所绘之图案,藉此可当卧游。惟吾人于搜集之初,宜定其范围,苟过于奢求,易生欲望。凡事皆宜适可而止,自能乐在其中。否则贪多务得,宁非大悖集邮之本旨,尚何趣味之足云哉。” 张景盂的《集邮之乐趣》一稿,全文约2500字,以上仅摘其主要部分。张景盂对集邮的意义作了透彻全面的介绍,是一篇宣传集邮的佳作。但与周今觉的集邮演说各持一端,相差甚远。可是,张氏的文稿投给周今觉会长,周今觉还是决定发表,刊登在《邮乘》第二卷第四期(1926年12月30日出版),并以“寄闲”之名,附上编后语:“景盂君此篇之旨趣,与周今觉君在开洛公司之演说,相反而实相成。盖景盂君为初步集邮者说法,今觉君则为已成之集邮家,更进一步而言之也。得今觉君之言,邮学之道乃尊;得景盂君之言,邮学之效乃广。吾愿一般人士,略节其饮博嬉游之贵,而从事于集邮,不必夸多斗富,而自然乐在其中。行见全国流行,寝成风俗,东亚邮运,有不日见昌大者,吾不信也。寄闲附识。” 由此可知,周今觉会长也已认识到普及集邮知识,宣传集邮意义对发展中国集邮的必要性。但是,中华邮票会的会刊,不论是《邮乘》、《邮学月刊》或是《邮典》,均很少刊登明白易懂、便于社会公众理解和接受的普及集邮的文章,而是大量登载研究古票的文稿,开口“大龙”、“万寿”,闭口“红印花”、“商埠票”。使初集邮者望而生畏,却步不前乃至改弦更张。就此而言,也是中华邮票会发展缓慢的症结之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