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邮资信卡发行量猜想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615

   自2000年12月发行XK1、XK2邮资信卡以来,以节日为系列的这个家族在扩大,成了规模,XK1、XK2也自然成了这个板块的“龙头”。又因其此两款的邮资设计,未以传统的邮资面值标示,采用“邮资已付”文字,更突出了二者在公开正式发行的票品中的特殊性,邮人寄托了较大的期望值,也就不足为奇了。

  国家邮政在邮资票品发行上玩朦胧玩深沉,玩得最深沉的莫过于普票,一玩几十年,与新中国同龄。不少人预计XK1XK2邮资信卡发行量在300万,笔者以为可能高估了,将在下面进行阐述。多年前邮政为普票取了个具有邮政式创造特色的中国名字“寄信邮票”,以区别于“集邮邮票”的由来。其它没有公布发行量的品种还有早期的“邮资邮简”,以及近年发行的PP片等。早期邮资邮简,都已经成为了珍贵品。这种把自家的产品在还未发行前就定出高低贵贱,三六九等,“寄信邮票”与“集邮邮票”等级森严,老百姓更有资格诠解“寄信邮票”的含义,是“劳动人民”的别称,甚至可以从圣人的语录中找到出“劳力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的依据。可惜的是,由于时代不同了,市场讲互利互惠,即使行政行为,也不可能完全奏效。人工定珍贵,既不科学,就不可能在客观上达成主观愿望,对邮政至少是适得其反。只有经过消耗,存世量减少,才有价值。

  XK1XK2邮资信卡发行之际,正是邮政倾销库存卖堆票,把邮市往死里整之际。虽然它们是“龙头”,又是针对性强、定向发行为中西方大节服务的邮品,还与当时的“邮资已付”戳形成呼应的三大卖点。可怜当时邮市太冷,集邮者流失严重之际,出来即深幅打折,影响了邮人对其正常判断。据说,邮局规定售价4元一对的XK1XK2,有人却能从邮政以60分一对掏出数百箱在邮市售70分80分一对,等于用邮人买一对送四对。

  按中国邮政惯例,一个新系列开始,视集邮市场冷热决定发行量多少,邮市热,需求大,“龙头”比集邮市场冷,需求不旺时量大。反之,量少。这当中有许多因素,但主要是寻找定位,随集邮市场冷热变化。PP片是一个例外。知道内情的人讲,从1999年开始,一直保持400万至500万。因为它们是作为广告载体而创意。因此上讲,XK1XK2发行量300万有可能被高估了。1995年5月发行的5枚一套的礼仪信函封,第一二款发行量各是200万枚,第三四款发行量各是150万枚,第五款发行量是100万枚,共计800万枚,未卖完的销毁了共计160多枚。这个量是在1995年发行的邮票被称作“沼泽地”的背景下决定的发行量。

  为了鉴证提出的XK1XK2邮资信卡发行量300万被高估了的现实性,请看与XK1XK2发行时间稍早,公布了发行量的品种。1998年11月为《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融资发行的邮资邮简(YJ),第一枚发行量1003万枚,第二枚发行量1500万枚。另外,1999年2月发行的LF《恭贺新禧礼仪邮资封》一二号发行量481万枚,三号发行量320万枚。在同年稍晚些发行的同一系列的四五六号三款的发行量就降到了各为300万枚,与第一二号481枚比,时间仅10个月减量高达60%,这个减量幅度已经很大了。但与邮资邮简比,减量就更大。

  谈邮资信卡发行量从它们身上找依据,是所列各款都分别是有针对性发行的品种,对XK1XK2的发行量有借鉴性。再有,在这个时期的邮资票品发行量,由于97年行情后为“满足集邮者”,邮市由调整转入疲软,超出主观愿望,到99年就开始减量一直减到2003年,不仅邮票减量,JF、JP邮资封片都减量。XK1XK2是本轮减量进入2000年底的产物。虽然,许多朋友认为邮资信卡发行量300万,但种种迹象表明,有可能是高估了,其原因就在这里。如果说95年发行2500万左右的邮票被谓之“沼泽地”,但2000年的邮票发行量基本与1995年持平,也更进一步为“垃圾”了。都可佐证邮资信卡发行量在300万以下。

  还有另一个因素,可佐证XK1XK2邮资信卡发行量300万被高估了。XK1XK2邮资信卡不设置邮资面值,采用已经被邮人垢病的“邮资已付”文字与“邮资已付”邮记同流,除了它是为已经说过的为邮资上调作暗示外,作为一个新系列,把“邮资已付”邮戳堂而皇之变成“邮资已付”文字印成邮品发行,也反映了创意者对邮资信卡在发行时,面对疲软低迷的市态,能不能被集邮者、投资者和用邮者接受,不仅心中无数,更不自信,才整出这么个与“邮资已付”邮戳品相混的混血儿,颇有点不伦不类,就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据。也正是这种不伦不类,为它消耗注入高价值的底蕴。

  考证邮政在邮资信卡发行量上的深沉,引出这么一通议论,虽无补于XK1XK2的发行量的揭示,却对我们接近它的发行量靠近一步,作为“龙头”而问题多多的XK1XK2邮资信卡,经过4年五个中西方传统双大节的大量消耗,以及去年销毁邮品的销毁,它们的发行量猜想,已经转换为存世量悬念了。在它们价格上涨后,不易买,又寻找的人多起来时,调起一些人的好奇,写了这个不作定论的猜想,供参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