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春节,本人同1991年一样,又回到了久别12年的邮市,通过仔细一研究,发现目前的邮市,真可谓遍地是黄金,千里马随处可见,痛恨自己来得太晚,于是,一鼓作气按着“物以稀为贵”的比价效应,购买了一些自认为是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邮品。然而,我入市不足半年,却亲眼目睹了邮市的很多怪状和异事,更惊异邮市全然与早已改革开放的中国其它经济市场有着很大的差别,中国的其它经济市场早已步入规范的波浪式上升轨道,而邮市还处在一个原始的封闭状态下的箱体内,做着简单的园周运动,很多邮人还沾沾自喜,并乐此不疲,整个邮市和邮人在邮票的价值观、意识形态、邮品运作等方面,几乎都陷入了一个片面追求“时髦的题材”、“无效的消耗”、“热点的需求”、“垃圾的再利用”等这样一个浮华怪圈,与传统的价值观和收藏理念背道而驰!更容不得半点新观念和新思维,老气横生,闭门造车,不能自拔。。。。。。
时至今日,斗转星移,很多邮友对邮品收投投资的价值观和认知度,随着不断的去伪存真和探索,终于开始发出了切身体会的感慨和感悟,尽管有些人可能是心口不一,抑或言不由衷,但,毕竟是话从口出,口由心使,难能可贵:
舍得---邮市的现状告诉我们当前的思路是错的!邮票市场依然延续13年前的操作思路和运作格局,显然已不合时宜。大家都知道邮市该启动了,但为什么就起不来呢?纵然有些邮品在涨,但始终不能形成规模带动大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汤成光---稀少品种,即是“物以稀为贵”的品种,符合收藏品投资规律。
无终始---超过面值便不再有使用消耗,量的比价相对好把握。而题材的比价则比较难把握。
吞寸木---邮品遵循量价比规律,量少精品的价格能够实现暴涨再暴涨。
雏龙欲飞---收藏是一种投资行为,邮票是一种商品,勇于承认自己购买邮品是为了增值,版块无优劣,各有特点,什么漂亮、发行量少又价格同比较低的,你就去买,要时刻谨防“被需求”而不断地掏空口袋。
楚楚---邮票同其他艺术品一样,遵循“物以稀为贵”的规律。
以上这些,也佐证了90后新邮“消耗论”和“题材论”、“需求论”的逐步瓦解,“消耗”和“题材”等,不能否认它有一定的市场作用,但要客观对待和慎重把握,而对于“需求”等这个更为抽象的概念,一般人却更是会二丈和尚摸不清头脑的,为此,我们不防揭示一下有关“消耗”和“题材”、“需求”的实质问题,就事论事,一切看似合理的真理,其实也只是谬误。
消耗的目的
消耗的结果就是每一个邮人日夜昐望的存世量的日益减少,越消耗越好,因为量也会越来越小,其目的是追求量小!其实,消耗不过是一个为“量老板”打工的普通员工罢了!
时间的作用
很多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是上涨了不少,如不排除社会整体经济(物价)增长的因素,更或不比较的话,恐怕很难准确的判定谁快谁慢,谁多谁少,现代人类,切勿低估了我们的前辈和袓先们的智慧和他们对商品的经济价值的认识水准,当时是值钱的,到现在有很多可能更值钱,当时是不值钱的,到现在有很多可能更不值钱,因为无论何时,物质的价值观和价格体系,都是建立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有它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也并非时间越久的东西越值钱,山上的石头上亿万年了,从无价到目前的以立方来计价,它经历了盘古开天辟地和小瓶的改革开放,整整N十亿年才熬出头来呀,它终于升值了,而且还有年年涨的大好形势,哈哈,扯太远了!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做为一个不可再生的艺术品资源,其存世量也是日益减少的,在此过程中,一切艺术品都在按几乎相同的损毁率,不同程度的逐步减少,说白了,时间也是为量打工的!
题材的局限
越是题材大和好的邮品,其发行量越大,一个邮资图,除了一版还有二版三版式,除了票还有片有本有封,这是共性,也是普遍现象和事实;而存世量越大的邮品,其价格越低,甚至低于面值,并几折,这也是共性,更是普遍现象和客观事实;而最终的结果,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更或同门同族同姓比较,都是以量小的邮品而价更高,这也是共性,更是普遍现象和客观事实;只讲题材,而不重视“量”的因素,便是飞机上聊天----空谈!
需求的本质
各类人群其需求各异,青油炒菜,各有所爱----这是需求的多样性;需求量再大,如保障供给,其价很难上涨,甚至不涨,需求量虽小,只要供给不足,其价则很容易上涨,甚至大涨,需求量一定,供给一加大,其价立马下跌,甚至大跌,需求量一定,而供给一减小,其价立马彪升,甚至上天,而只有在供给量一定的前提下,需求增大,才有可能(说可能是因还有其它条件的制约)出现其价上涨的现象,不难看出,需求与价格之间,全是由供给这个量来调控和最终实现,国民经济无论宏观还是微观调控,无不以供给这个量作为主要杠杆和手段。需求只能引导和制造,而最终还是必须通过供给这个量来实现。
需求的妙用
对于强调需求第一的邮友,其实是完全夸大和曲解了需求在邮市中的意义,在还没有确定某个邮品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之前,而将需求的大小与否定为主要进场标准或价值标准,实为盲人摸象,更是谬误中的谬误。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波浪式向前运动的,这是总的基本趋势,邮票收藏品也不例外,但是,各个邮票在向前做波浪式运动时,有的长年在一个相对高度不大的矩形箱体内,做上下波浪式的水平运动,有的却是长期在一个无法确定高度的大三角形范围内,做波浪式上升运动,前者即是不具长期升值潜力的邮品,而后者才是具有长期升值潜力的邮品,但是,两者在从一个波谷在向下一个波峰运行时,都会有较大的能量聚集,即购买力加大,也就是所谓的需求放大,人气也都相对会增加,但是,价高和贵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价低和便宜的东西相比较,因为通常买便宜东西的人肯定多,人气指数也更高,就如菜市场和钻石店的情景一样。所以,以需求的人气指数是无法判定邮品价值的,它只是一种现象,至多也只能判断价格在近期有可能向上波动,而绝不是衡量邮品价值的标准,基于这点,收藏者,完全可忽略它的存在意义,少的才是好的,好的才是珍贵的!
所以,凡作波段操作的投机者,完全可不考虑参与购买的邮品是否有收藏价值,在价格低点和购买量增加时,一个猛子扎进水中就是,捞了利润出水上岸了事,价格跌了,又扎进,轻车熟路,简单得很呀!
需求的谬误
在市场上,需求和供给量越大的一切东西(是一切,因此时还未想出不是这样的东西),其具体表现是价格越低,甚至免费无偿供给(空气),而需求和供给量越小的东西(不敢说一切商品),却往往价格越高,无论需求的大小与否,所有卖家心里都很想单方操纵调高自己商品的价格,但,终因有竞争对手的存在和非垄断生产及经营的产品,而遭失败,或指责,或行政调控---这就是需求的谬误!在现实的邮市,也未能跳出需求的这个谬误,国人都想收藏一套97香港回归邮票和奥运小片等,生产和供应商便把握了这一强大旺盛的需求,于是,或加班增产,给三人二人发一条枪,最后,给你每人发一条枪,生产和经销商从骨子里就不想把现在价值12万的梅兰芳,仅3元卖给邮人,更别说价值360万的大一片红,仅8分就卖了,因为卖2万枚梅兰芳才获得6万元收入,而卖10枚大一片红,连一元都收不到,这不是亏本生意吗?做这个供给量小的生意,太不划算了,如果梅兰芳和一片红在那个年代,也似97和08年一样,给三人二人发一条枪,最后,给你每人发一条枪,其结果必是,邮政笑,邮人哭-----这就是需求雷人和囧人之处!所以,只讲需求量大的人,是克己奉公,做自己的掘墓人,不看存世量大小的,是盲人骑瞎马,身临悬崖峭壁也不知!
邮品的收藏属性
在邮市,因为邮品是收藏品,早已成共识,现在看来,我更趋向于把邮品划为似批量生产的工业收藏品,或古籍书报一样的印刷品,没有唯一性,而不是象字画那样的纯手工艺术收藏品,独一无二。认淸了邮品这样一个根本的收藏属性之后,我们就基本懂得如何去收藏和选择哪些才是更有收藏价值了。
邮品的宣传
任何物品,只有发展到存世量为数不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收藏品!其它工业产品和民俗生活用品也不例外,随着时间对物品的消耗,例如老汽车、相机、可乐罐、椅子、夜壶等等,也会开始越来越值钱了。只有那些稀少或逐渐稀少的东西,才会唤起收藏者的收藏意识和购买欲望,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无不体现“物以稀为贵”的哲理。这种收藏意识和购买欲望就是邮市传说中的“需求”根源,它是因“稀少”而自觉产生的,越少越能激发人们的收藏意识和购买欲望,这种需求的动力也是非常强大而厚实纯朴的,就似地球联合国号召保护“珍稀动物”一样,也会有一些有识之士,会自发的上街头吶喊和写文章广泛宣传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如果某年某月某时,某些人突的冒出大肆宣传“家猪”因为需求旺盛,每日大量屠杀,而数量日渐稀少,并号召人们买种养殖是为了保护“家猪”濒临灭绝的境地的话,人们一定会异口同声的说:“他一定是杀猪的!”
目前邮市,就有一些广泛宣传,并唤起人们对“珍稀濒绝邮品”的保护和收藏意识的有识之士和热心人,而更不乏一批大力鼓吹“量大垃圾票”因需求旺盛,而濒临灭绝、价值突现的杀猪匠!请务必端正视听,分淸黑白。
邮品的商业运作
在特定环境下,一切物品都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在邮市上,很多打着为邮市对外宣传和普及邮文化的旗号,把一些不具有收藏价值的最大垃圾邮票做成产品册,以高出市价近10倍的溢价,卖给局外百姓,挣黑心钱。你做你的,这我不管,我看不到,也管不了,但是,你要想在邮市内部来鼓吹量大垃圾票,拉高虚价,让邮人为你出货做掩护,我可不干!因为这些量大垃圾票,一百年后也还是垃圾!我不想做邮市的罪人!如果将量小精品予以商业运作,我举双手赞成,不过得有个条件:这就是溢价不能超过2倍!因为这些量小精品票,2年后肯定不止这个价,一百年后可能成孤品!
对量大的打折垃圾票的运作,说白了,就是商业上的倾销和邮市上的炒作,最终的结果是,石头还是石头,亿万年之后才有可能成为玉,而那时的玉可能成无值之宝了
邮票的估值体系
世界上的一切物质的价格体系,都是建立在以“物以稀为贵”为核心的价值基础之上的,无论是在远古时期,还是在近现代,更或将来,都无法背离它太远和太久。这个论断,真不知是否是笔者在此时此刻(公元2010年7月19日21时)归纳出的,还是先哲们创立的,反正道理应是这样,而并非笔者人为夸大“物以稀为贵”的作用和意义,看一看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就知道,是一个以“物以稀为贵”为物质价值轴心的演义过程,而一切物品的价值,无不是以货币的多少(价格)来体现它的价值。
收藏和投资邮品的朋友一定要坚信,收藏界公认的“物以稀为贵”的价值体系原则是雷打不动的,是不可取代的!任何量大邮品的价值要想获得市场认可,没有几十年上百年和几代人的反复认证是不可能的。近些年,涌现的量大邮品的新概念和新的运作方式层出不穷,但没有哪个能经受得住时间考验。实际上,别说量大的邮品,就算是量小的邮品要想晋升为精品行列,并得到公认,不是谁能说了就算的易事。量大邮票到处都是,还在打折,很多人都拿量大邮票糊墙和做厕纸!其实,衡量邮票的价值标准,算是透明和把握的,但邮市上仍有拿“量大垃圾”来骗人的,更别说它是精品和珍邮了,印刷和题材以及防伪再好,只要量大,它永远也成不了精品和珍邮。
不过,邮市估值体系再乱,但好歹有个千古流传的“物以稀为贵”估值基础,仅靠“时髦的题材”、“无效的消耗”、“热点的需求”、“垃圾的再造”等概念炒作,连行家都不知道怎么才能看准的东西,普通邮人又怎么知道弄得好清呢?此外,由于因题材、需求和产品票而产生的邮品价格上升,只是短期的价格波动,并非长期升值的源动力,所以,这些量大的热点邮品到手之后,想要变现是很难的,价一回落,基本别想脱手。对于普通邮人来说,不管“题材如何时髦”、“消耗如何的大”、“需求如何的旺盛”,短时间靠概念崛起的邮品,肯定脱不了“炒作”的干系,而“炒作”就必然是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风险极大。一切忽视“物以稀为贵”的价值体系原则的任何邮品,其结果都会得不偿失。作者:何金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