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明信片上的中国馆


91邮票网 1970-01-01 08:00:00 浏览量:562

  1933年5月27日至11月27日,美国为庆祝芝加哥建立100周年,在芝加哥米歇根河畔的公园区举办芝加哥世博会,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同年10月,主办方决定在1934年续办本届世博会。世博会的现代建筑大多采用简易性、钢结构、墙板等手法,避免刻意的古典风格造型。每座建筑颜色以黑、白、蓝、橙为主。

  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接受美国邀请,成立了中华民国参加芝加哥博览会筹备委员会,预算参展资金40万元法帀,陈公博以实业部长兼任赴芝加哥世博会总代表。蒋介石、宋子文为防止汪精卫、陈公博在美发展势力,决定停止参加这届世博会。南京国民政府在拨付了3万元法帀后,余款停拨。上海总商会只能组织民间参展,全国总商会会长王晓籁被推选为团长,以民间形式赴美参展。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省派代表参展。

  中国展区坐落在世博园铁塔旁,被命名为“上海街”,占地近4000平方米。整个展区由中国馆和上海街两个建筑群组成,面向正东,但不包含小布达拉宫建筑。因资金匮乏,中国馆为四合院式样,左为江西、湖南、福建室,右为广东室,旁边有一座表演杂技的临时戏院。从照片上看到的中国馆(图1)既不显眼,也无特色,目前未见中国馆明信片也是在情理之中。上海街也为四合院格局,正门由两座7级宝塔和牌楼组成,牌楼上有英文“上海街”字样。上海街展示了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南京路商业街。东北转角处有一幢三层的上海老房子,每层有单坡顶,四面飞檐翘角。仿上海龙华塔的翡翠大宝塔等展品深受参观者的喜欢。

  瑞典籍探险家斯文·赫定复制的热河避暑山庄小布达拉宫古典建筑,这座名叫捷荷尔金庙的喇嘛庙,在中国构建,拆成2.8万个部件,用船运到芝加哥后再重新装配。根据作笔者收藏的本届世博会地图,它坐落在世博会展区的最西端,左边是水族馆,右边是瑞士村,北面是捷克斯洛伐克馆。斯文·赫定将其作营业性观赏建筑,收门票10美分,约有6万人参观了此建筑。其管理、使用、用途都与“上海街”没有丝毫的联系和关联性。

  因小布达拉宫古典式寺庙建筑与芝加哥世博会园内的其它现代建筑格调反差实在太大,世博会主办方和一些公司印行的明信片上都印有它的画面,如笔者现收藏美国彩印公司印行的“雍和宫”2种、“雍和宫夜景”明信片;芝加哥雷朋、斗纳利公司印行的“中华雍和宫”、“中华雍和宫的室内”、“华人庙宇的笑(弥勒)佛”黑白和彩色明信片3种。;芝加哥麦克斯雷高销售公司印行的“热河金庙”、“热河内室的金阁”明信片2种。

  2009-8-1“中国参加早期世博会”邮票画面中也将小布达拉宫作为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中国馆建筑范畴,邮票设计者励忠发说:“中国馆的建筑图形浮在翻开的页面中展示,如同翻开曾经的历史”。笔者认为,这只是外国人用于营业性的仿中国庙宇建筑,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参展期间,它与中国馆—中国村并没有任何联系。1934年芝加哥世博会第二期延续举办期间,中国并没有参展,中国馆也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小布达拉宫仍然作为世博园的观赏性建筑,直至世博会结束,更说明它与中国馆—中国村无丝毫关系。现将它与其他三届世博会的中国馆相提并论,实在不妥。

  《世博会明信片》第三辑也将小布达拉宫明信片图案,作为“芝加哥万国博览会中国馆”,同样是不妥的。笔者仍以世博会明信片上的中国馆作为本文命题,但只能留下一个遗憾的空白。作者:俞建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