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邮推荐1201】《元曲特种邮票》


91邮票网 2014-11-14 00:00:00 浏览量:1825

    《元曲》特种邮票是继继唐诗邮票、宋词邮票之后发行的又一套系列古典文学形式的邮票。中国邮政定于14年12月1日发行一套六枚。分别是《窦娥冤》,赵氏孤儿》,《倩女离魂》,《墙头马上》。以下是这四套邮票图片和背景介绍。
    一、《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的一曲小令。马致远,元代戏曲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通过一幅秋郊晚景图的描绘,准确委婉地刻画出旅人漂泊的心境,表现的是漂泊天涯海角游子的愁思。文章选取了几种常见的景物构成暮秋季节的郊野。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

      二、《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为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窦娥冤》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三、《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主要人物有:孤儿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屠岸贾后来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诉其实情。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将之处死。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

    四、《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根据唐代传奇文《离魂记》改编而成的,是郑光祖的代表作。本事出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宋代人改编为话本,金代人则编为诸宫调。元杂剧初期作家赵公辅有同名剧本,但本剧改动了传奇小说的若干情节,如突出张母的门第观念:“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使张倩女和王文举的婚姻得不到最後的肯定。这是倩女忧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她忧虑的第二个因素是怕“他得了官别就新婚,剥落呵羞归故里”。封建婚姻筑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嫌贫爱富的岳父母,比比皆是,而且高中后抛却原妻的男子也不在少数。这使倩女忧思重重,心神不定,灵魂离开了躯体去追赶情人,表现了她对封建门阀观念的反抗,和对婚姻自主的追求。因此这样的改编实际上又有创造。剧本写张倩女与王文举系指腹为婚,王文举长大后,应试途经张家,欲申旧约。倩女的母亲嫌文举功名未就,不许二人成婚。文举无奈,只得独自上京应试。倩女忧思成疾,卧病在床,她的魂灵悠然离体,追赶文举,一同赴京,相伴多年。文举状元及第,衣锦还乡,携倩女回到张家。当众人疑虑之际,倩女魂魄与病躯重合为一,遂欢宴成婚。
    元曲作为与唐诗宋词并列的“一代之文学”,题材的丰富多样创作的广阔以及通俗易懂。如今能以邮票的形式传递下来。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
   相关文章推荐:
2015年中国邮政纪特邮票发布前瞻   


 

标签: